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王继颖|险境中的葱茏温情——读雨街《袋鼠妈妈历险记》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王继颖时间:2024-03-04 10:54

《袋鼠妈妈历险记》是作家雨街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极富诱惑力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干旱高温的夏季,遇见袋鼠、野狗、野兔、蟒蛇、蝙蝠、巨蜥……

袋鼠妈妈坎戈是历险的主人公,外出觅食时,她为救被野狗群突袭的儿女被野狗首领麦克撕咬,她拼力使麦克窒息而滑进自己的育儿袋。突起的龙卷风吞没了坎戈母子,使其骨肉分离。坎戈落入独木舟,随浪花飞过墨累河,落在草地上,从昏迷中醒来的麦克错认她为妈妈。独木舟压塌了兔子洞穴,坎戈被兔群围殴,她在逃离后进入丹霞洞穴,受先来的袋鼠群猛踹,双腿还被蟒蛇咬住。麦克趁机跳出育儿袋相救,咬死了蟒蛇。坎戈离开又返回,倾力营救因追赶她遭遇巨蜥的麦克。麦克不辞而别,渡过墨累河,帮坎戈找到儿女,母子重逢。

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昼两夜,主人公的历险行踪却变化丰富。血腥的撕咬、护命的奔逃、救助的起跳,受伤的剧痛、离散的苦悲、选择的矛盾,草地上、龙卷风中、激流浪花间、洞穴内外惊险的场景,凸显了主人公勇敢、坚毅的品格,诠释出自然法则的残酷、动物生存的艰难,牵动着读者的心。

种种险境中的动物形貌各异,行动有别,处处可见柔软感人的温情。小袋鼠姐弟彼此关爱、患难相助以及它们在龙卷风裹挟中“用前肢紧紧勾住对方”的细节,小野兔被母野兔救出后鼻息翕动嗅妈妈身上的味道、帮妈妈清理草屑的过程,眼斑巨蜥一家与野狗、袋鼠斗智斗勇后相偎相依的画面,还有类似许多场景蕴含的温情,激扬起动物们战胜险境的信心和力量。

小说情节主脉显明,枝蔓清晰,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众多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故事主体采用顺叙有条不紊地展开历险的核心情节。为突出重点片断,彰显传神细节,个别章节交替运用倒叙和补叙,在情节转折处适当插叙,表现动物的规则意识和可贵本能,使作品形象、主旨更加鲜明。例如:插叙有关狼觅食的故事后,再写坎戈助力麦克斗蟒蛇,感恩形象更突出;插叙的母狮爱抚小野牛的故事,小野牛与母狮惜别的一刹那“梦境一般的美好”,母狮“仿佛成了太阳的一部分”,升华了主旨——母爱的温情如阳光一般,可以穿透种群界限,照拂动物绝境重生。

雨街联想生动,善用比喻描摹,小说情境鲜活,语言生动。乌云开始“如泥石流中向下翻滚的山石”,接着“如同电扇的叶片”“缓缓地旋转起来”,最后“像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在飞速地旋转着”。作家以浓墨重彩描写挟着乌云旋转的龙卷风,以“巨大的蟒蛇”“草龙”“火龙”“水蛇”为喻,表现其从出现到消失前的状貌和破坏力。不断变化的喻体表现同一本体的变化,暗示时间推移、故事发展,足见其有序推进情节的奇思妙笔。野兔妈妈身上的味道“像金色的阳光那样温暖,像天空的白云那样轻柔,像流动的河水那样悠长,更像赤壁丹霞那样高大”。新鲜的比喻几乎页页可见,大量熟悉的喻体拉近了陌生的环境、野生动物与生活认知的距离,形象如在眼前,声音似在耳边,无论是宏阔场景还是微末细节,都给读者亲见亲历的现场感。

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故事展开张弛有度。在紧张激烈的情节记叙后描写赤壁丹霞,对其高度、颜色、岩石间上升的雾样气体、细碎音乐般的声音、猛兽飞禽和摞放图书般的石头形状以及洞穴内的情景进行慢镜头推移似的呈现,在叙述与描摹之间恰到好处地加入科普说明。袋鼠昼伏夜出的习性,野兔“瞭望跳”的动作及原因,眼斑巨蜥和蝙蝠的捕食特点,野生动物生存自救智慧和规则意识等介绍使小说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

此书封底推荐语这样说:“大地上的生命是如此恣肆昂扬,它们用奔跑的灵魂拨弹着华丽乐章的同时,也散发出了那生命深处充满铁质和盐分的厚重与纯净。雨街创作的动物小说,既有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又有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值得一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