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03-06 13:01
□保定日报记者 杨 虎 通讯员 苏少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疗领域发展备受瞩目,医疗健康关乎民生大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3月5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马永平对记者说。
近年来,保定市积极打造北京医疗功能疏解“微中心”,主动深化与北京多家优质医疗机构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保定地区医院综合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多项指标逐年攀升,本地患者转诊率逐年下降,京津等外地患者逐年增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
“然而,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相应的资金支持滞后;京津医疗资源输出激励机制不足;京津冀三地医疗服务价格不统一;医保报销政策不统一等。”马永平说,这些问题大大阻碍了协同发展进程。希望国家在这些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助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要走深走实,要从医疗、科研、教学、产业全方位协同发展,要打通政策堵点,顶层一盘棋统筹设计,推动‘政策一体化’体系建设。”马永平建议,早日实现京津冀地域互通,实现京津冀“医疗服务同质化”、“医疗价格一体化”、“医疗项目一体化”、“医疗费用报销一体化”,彻底打破京津冀异地就医壁垒,让人民群众享受同等高品质社会公共服务。
马永平建议,制定“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专项支持政策”,一是开启“绿色通道”,对下沉的优质医疗机构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助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高级医疗人才落户河北。四是建立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评价体系。五是支持医疗协同发展的多种形式,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马永平还建议,支持保定建设京津冀医疗合作示范区——保定市国际医疗基地,打造生命健康集群。她说,保定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别是承接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疏解,服务保障北京公共资源需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区磁场效应,加速优质资源下沉,建设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高能级医疗服务中心,打造生命健康微中心。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医疗相关产业的发展,医工、医药融合联动发展,加速相关医疗产品、药品及科研成果在基地内的落地转化,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