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3-07 14:20
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尤其近期又寒潮天气,再加上假期松弛后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和节奏,开学后一段时间,学生要面临着心理(开学焦虑症)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故寒假开学后的一段时间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也称之为“开学病”,包括以下春季多发疾病。
新冠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食源性疾病。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麻疹。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春季多发。
那么如何预防呢?首先要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同时还要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此外,校方应当加强教室、宿舍、厕所、校园环境、食堂环境、餐具、玩具的通风和消毒工作。(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