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关注肝健康 早防早筛很重要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3-19 08:42

□保定晚报记者 李卡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爱肝日筛查活动上,记者就肝脏健康筛查相关问题采访该院肝胆外科主任杨季红,他提醒,注意早防早筛,守护肝脏健康。

肝脏,作为身体重要的最大代谢器官,承担着排毒、代谢、储存等多项关键功能,同时也是比较脆弱的器官。肝病的发展进程隐匿,在整个发生过程中,在肝硬化之前,都可以通过临床干预得以逆转,甚至回到健康水平,因此及时发现肝部疾病极为重要。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疾病,患病基数大,目前仍是作为肝病进展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主要途径。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症状因人而异,可能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因此,定期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是及早发现疾病、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手段。乙型肝炎感染检测,除了常规肝功能检查外,还应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肝脏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除了定期检测外,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风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饮用生水等,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避免血液暴露:正规机构献血、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接种疫苗:针对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病毒治疗:进行抗病毒用药干预,借助新型检测标志物,预测停药复发及药物疗效,及早控制病情。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药物性肝损等,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人群为肝癌高危人群,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控是提高疗效的最有效手段。

肝健康四卫士:甲胎蛋白AFP,肝癌筛查的常用指标;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AFP高,能更早期发现肝癌;异常凝血酶原DCP,血清AFP联合AFP-L3及DCP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GP73高尔基体蛋白73,肝脏早期的报警器。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B超,肝癌早期筛查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CT,分辨度较高;核磁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MRI无放射性,对CT难以检测到的小和微小肝癌敏感性有较大的提高。

肝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以上检查,早期筛查阶段推荐血清学检查。可疑肝癌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1cm以下的肝癌,需要做磁共振或增强磁共振才能发现。推荐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筛查;肝癌极高危人群、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者,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