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胡胜盼时间:2024-03-22 09:31
“新闻行业里的著名作家,作家队伍中的新闻名家。”这是梁衡独有的名片。春寒料峭之时,读梁衡散文集新作《人生谁能无补丁》,总会有一种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的感觉,暖暖地映照在心头。
《人生谁能无补丁》主要包括“曾经亲历”“世情百态”“心有所思”三部分,字里行间透着厚重与平实,彰显出大散文的气韵,每篇文章自成一体,可读性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引导我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失与坎坷。
文学来源于生活,思想发轫于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体验铸就了梁衡宽广的视野、恢弘的气势、博大的情怀,他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在那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与风沙相伴的生活——那是他的人生补丁。尽管环境恶劣,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将那段日子过出了诗意。他如此描述在风沙中度过的夜晚:“仲夏的夜晚,你一觉醒来正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唰唰,如春雨入梦,窗外月明在天,地白如霜,沙枣花暗香浮动。这时忆亲人,怀远方,心也温暖,情也安宁。”在风沙中,他又不禁感叹,“人生旅途漫长,但只要你曾经穿越过风涛沙浪,就会懦者勇、弱者强。”
梁衡散文之美不单在于文辞和结构,而是在于心,在于心灵的感悟,在于真情的流露,无论是山水林园还是人世沧桑。《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中写道:“初吃如嫩肉,却绝无肉的油腻;细嚼有乳香,又比奶味更悠长。像是豆芽、菠菜那一类的清香里又掺进了一丝烤肉的味道,或者像油画高手在幽冷的底色上又点了一笔暖色,提出了一点亮光。总之是从未遇见过的美味。”以抽象的事物比喻食物,同时一段话中味觉、视觉、触觉都有涉及,算得上是妙笔天成。《忽又重听走西口》中,他透过朋友的“新歌”透视人间爱情和艺术的真谛:“真正的爱、质朴的爱,最属于那些土里生土里长的山民。”“就像树要长叶、草要发芽,他们有生就有爱,有爱就有歌,怎么生活就怎么唱。”
人生就像一部机器,总会有磨损,总会有故障,但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去修理,就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补丁》一文中,作者回忆同他一起下乡的女知青通过考研这个补丁成为一位知名的天文学家的经历,再联想到其他人也经过连续地补丁摞补丁,置之死地而后生,陆续地逃出了困境,总结出了人生箴言。原来,补丁不是丑陋,而是生命的痕迹。人生即便像是一件华丽的袍子,上面难免也会有补丁,这些补丁是我们人生的见证,是我们成长的痕迹。人生的补丁不是为了遮掩缺陷,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梁衡也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在《你不能没有家》中,他从烈士赵一曼儿子的故事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复杂的教育问题条分缕析,讲得在情在理。谈到阅读,他说:“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时,就读书、积累、思索。”
“岁月蹉跎命多舛,人生谁能无补丁。老树不废发新芽,风雨过后总是晴。”人生有低谷、叹息、哭泣与遗憾,但这就是人生,是值得记录的人生。补丁不仅代表着艰苦的生活,也代表着一种乐观精神。是啊,无论岁月如何留下伤痕,我们都可以用心灵的春风为它们打上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