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刘昌宇时间:2024-03-22 09:31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关于家乡或深或浅的记忆,有的是一座老屋,有的是蜿蜒起伏的群山,有的是和蔼可亲的父老乡亲……这一切都汇成了温暖的镜像,长久地积蓄在我们的心海。每一次的回想和念及都是那么温馨,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的《大地上的家乡》(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岀版)就是这样一本令人难忘的讲述家乡事、家乡人的散文集。
在刘亮程看来,“心安即是归处,花开花落,死生忙碌,我们最终都会活成自己的家乡”。身处幽僻的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那氲氤着泥土芳香之处便是他心灵的一片净土,每天以能亲近土地为荣。清晨听着鸡啼起床,迎着朝阳下地劳作;日落西山伴着睌霞拾锄而归,这样的生活在他眼里是惬意而安祥的。刘亮程以清澈浅淡的笔触勾勒着诗意般的乡村画卷,他以明澈透亮的语言描摹着家乡的山川,细陈着草木的一枯一荣,说道着家乡的风土人情,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世事变迁。春天,他在葱茏绿色中撒着欢与牛儿一同奔跑;夏季,他躺倒在树荫下,嗅着甜甜的槐香酣然入眠;秋天,他铺开洁白的稿纸,在密密匝匝的葡萄架下书写着动人的诗篇;冬季,他在安静的小屋,细细聆听着北风捎来的乡村故事。
《大地上的家乡》是从刘亮程心底流出的一首歌,清丽婉转,唱给所有懂生活的人听,又似一幅明净淡雅的田园画,有炊烟袅袅,有柳色青青,有稼穑劳作,有丰收聚宴。每一处画面都透着清新和欢喜,慢慢端详和审思,在观者心头油然升起一丝甜蜜。刘亮程用辛勤的脚步丈量着西北大地,从甘肃到新疆,从河西走廊到准噶尔盆地,冬去春来,花开花谢,不管他走到哪里,这片深情的大地都像母亲对游子一般,热忱地供给他生命的滋养。多年以后,他以隽秀的文笔热情讴歌着生他养他的土地,赞誉着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在书中自豪地写道:“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书中,刘亮程不但写自己独特的家乡体验,还以缱绻的情感抒发娓娓述说着大西北人们对黄天厚土的挚爱。他笔下的乡人,真诚、直率、坦荡、无私,宁愿亏了自己,也要幸福人家。《赵木匠》中善良的乡村木匠虽然干的是寻常的活计,凭着祖传的做“寿棺”的本事,一年到头吃穿无忧。可生性厚道的他,却有着黄土地般硬朗、扎实的性格,他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从不依仗着自己技术偷奸耍滑,而是始终以信誉为重,彰显了“抉一事,终一生”的民间匠心。《后父的老》塑造了一个大度、顽强、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西北汉子形象。“后父”年少时父母走得早,待他中年后又无儿无女,命运不可谓不苦,可生性乐观的他从没把这一切放在心上,一生都在拼搏和劳作中度过。即便到了迟暮之年,他也决不服老,虽然去世后葬在了县城,却在祖上的墓地里占据了一个显赫的位置。一个个平凡的人的平凡故事深深叩动着刘亮程的心弦,让他拿起笔,书写着他们,记录着他们,也让感同身受的我们掩卷长思,仰慕、钦佩、赞叹齐汇心间,收获着满满的感动。
《大地上的家乡》是一本治愈心灵的书。它虽然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恣肆的煽情,却把大地与故乡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道出一个游子对家国最深沉、最朴实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