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4-18 09:15
□保定晚报通讯员 孙静玮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十分受大家欢迎,已逐渐成为一种人文活动,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人由于缺乏科学的长跑知识而造成运动损伤。保定市人民医院医生为大家梳理和解读马拉松比赛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及处理方法,帮助大家做好赛前准备。
根据文献报道,马拉松运动员或爱好者受伤部位主要有下肢、足部、髋部/臀部、踝部、小腿。较多见的损伤是水泡、跟腱炎、跑步膝、髂棘束综合征、腰痛,通常是由于跑步姿势不正确以及核心肌群不稳定导致。
跑步中常出现小腿抽筋,这也是马拉松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也叫“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常常是突然发作,可持续几十秒甚至十几分钟,抽筋发生时会感觉非常疼痛并且无法继续进行活动,一般发生在运动时或者运动后,通常因用力过度、肌肉疲劳、脱水状态电解质失衡、运动前未拉伸放松肌肉、体力欠佳、跑步姿势不正确、在极端炎热的环境中锻炼等因素引起。平时锻炼时要加强肌肉锻炼,提高运动体力及身体素质,减少肌肉疲劳;跑步前进行有效热身10-15分钟;跑步前、后进行肌肉拉伸,尤其针对腘绳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进行拉伸;跑步过程中及时补水,保证身体电解质平衡。
“跑步膝”通常指膝关节髌骨后方疼痛,可以发生在跑步时或跑步结束后。正常髌骨在跑步时的活动是相对于股骨滑车的轨迹运动,由于先天性滑车发育不良或髌骨畸形等原因,髌骨不能在轨道上正常活动,从而发生偏移。长期反复就会相互形成撞击而导致软骨破坏,导致跑步时或跑步后髌骨后的疼痛,最终形成跑步膝。另外,髌骨支持韧带或股四头肌力量的不平衡,导致髌骨一侧过度牵拉而偏移轨道,也是跑步膝形成的另一原因。医生建议,对于第一种先天性因素,建议减少长跑活动,或者更换其他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针对第二种情况,可以通过康复运动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改善肌肉不平衡的状态,以及拉伸韧带,减少某一侧的过度牵拉,甚至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松解。
有老伤的情况下,需要咨询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评估目前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进行马拉松运动。如果可以,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为马拉松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