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4-22 08:46
□保定晚报记者 王黛 李卡
4月21日,君乐宝2024保定马拉松圆满举办,20000名跑者挑战耐力极限,在鼓舞欢呼中一路前行,在如画风景中奋勇争先。赛场内外,177名医护人员、57台救护车、28个医疗站、38个移动医疗点、100台AED设备、6家定点医院、460名医疗观察志愿者、58名急救跑者、120名专业救援人员,组成强大的医疗保障队伍,为跑友全程护航,“最美天使白”也成为保马赛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5时40分,天光微明,晨起犹冷,市第一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已抵达半马终点医疗站。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整理药品设备,有的清点归纳物资。医疗站负责人、多次参与大型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的院前急救科主任崔春杰,正在和医疗站志愿者团队进行对接,针对半马选手特点进行救治细节复核。他介绍:“医疗站已备足呼吸机、除颤监护仪等急救设施和碘伏、绷带等外伤处置药品,针对马拉松常见的过度换气综合征、肌肉痉挛、脱水、低血糖、足部皮肤撕脱等情况能够提供及时、有效、规范的救治。”
“他们当中,有参加过马拉松医疗保障救治经验的‘老兵’,也有拥有丰富急救经验和过硬救治技术的‘强将’。”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卫说,“由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19名资深医护人员组成医疗保障队,承担3个医疗救助站及3辆救护车的保障任务。虽然经验丰富,但都当成第一次一样,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医疗救治中。”
比赛先后开跑,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点医护人员时刻注视着跑道上的运动员。陆续有选手寻求治疗,他们为选手测量血压,进行肌肉痉挛局部喷雾治疗、处置皮肤擦伤等。
9时左右,大批半马选手冲刺到达。志愿者为有需要的选手进行喷雾,医疗站工作人员及时扶住抽筋、外伤的选手,提前准备好的三排椅子派上用场,使选手得到第一时间的处理和补给。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赛道两旁的医疗站点、救护车和医疗站志愿者,还有赛道观察志愿者、急救跑者、AED应急救援团队、专业救援人员星罗密布在全部赛道上,确保跑者安全享受奔跑。更在全程终点、半程终点、健康跑终点以及半程、全程中后程等参赛人员极度疲劳阶段,加强了医务力量支援,在10千米后赛道内外加密了医疗救护车点位。
11时,比赛接近尾声。急救跑者、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科王娜按要求完赛,简单休息后第一时间投入医疗站工作,途中她帮助了几位跑友找到医疗站点,“能及时帮助有医疗需要的跑者,我很开心。”
赛场内你追我赶,赛场外严阵以待。
“如果遇到肌腱韧带损伤、骨折、踝关节损伤等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参赛选手,医疗团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联系救护车、定点医院,走绿色通道,进行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杨卫表示,“作为此次赛事医疗定点收治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抽调涵盖急诊科、呼吸科、骨科、心内科、神经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等11个相关专业的二十余名专家组建成三个多学科医疗救治团队,分别在总、东、西三个院区严阵以待。”同时,三院区分别开辟保马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设立单独抢救室,围绕马拉松赛事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提前做好抢救设备、急救药品及物资的准备工作,确保院内院外救治无缝衔接,让转运来的参赛选手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及时高效救治。
市第一中心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许灿介绍,作为我市120挂靠单位,市第一中心医院赛前再次将调度系统升级,将参与医疗保障任务的所有救护车全部录入调度系统,可视化进行指挥调度,提升突发情况的指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市120指挥中心作为赛事定点医院应急指挥平台,保障现场应急救治和转运工作,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了联勤联动机制,坚持“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生命救护绿波”机制,提升紧急救护反应能力。如果进行医院医疗救治,还有协调团队分别进入定点医院内,负责对接医疗救治和后续保险理赔,构建起医疗救治、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
圆满的成功离不开细致的筹备。开赛前,市卫健委认真对之前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工作复盘研究,制定保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根据赛事路线科学设置医疗站和应急救援设备。
4月12日,市卫健委组织全体医疗保障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重点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院前急救、常见危急重症处置等培训,并对全体救护车驾驶员开展应急指挥培训。
两次组织开展救援技能培训和演练,重点强化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热射病、关节扭伤、骨折等救治技术,培训后各医院对医疗保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
各定点医院结合实际,对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预演,做到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畅通,确保医院内外衔接有序,提前与京津医院联系对接,做好开展远程会诊、上下转诊准备。
这场以“马拉松”为名的城市节日、全民狂欢,成为春日里大家共同的美好记忆,你奔跑,我护航,保定马拉松一路风景、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