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作者:李晓时间:2024-04-22 09:13
一直以来,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与时代同频中赓续文脉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放眼全国,不少城市以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为抓手,探索带动老城区整体复兴新路径,让城市更新与文脉涵养紧密融合,培厚文化底蕴、绽放时代光华。从河北正定古城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中寻求平衡点,让百姓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活态传承、守护根脉,再现千年古厝的动人画卷;再到江苏苏州平江路上“修旧如旧、保存其真”,演绎古韵姑苏的如歌往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胜枚举。用“绣花功夫”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找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努力。
一座古城,就是一首宏大的历史长诗,它将遗存、历史、民俗等特征熔铸于城市的肌理之中,内化为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展现非同凡响的魅力风采,为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凝聚起共同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
城如人。人,因其天赋秉性,成就了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城,因其历史积淀,塑造了原本的风貌与格局。正如人的面容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城的容貌里也该镌刻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各地的创新实践已清晰传递出这样的讯息:留住城市文脉、适应社会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古城来说,保护是前提。用最小干预,下“绣花功夫”做好微改造,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让遗存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古城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力、久久为功。守护旧时风貌,坚守舒卷自如的岁月静好。让古城有景有情有烟火,留住根脉,也留住乡愁。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