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5-31 08:10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在太行山、燕山交汇的重山里,有一些封闭养鸡的好场所。
5月25日中午,望着雨后雾气缭绕的山峦,“恋乡·骑行保定”采访组从涞源县城出发,沿着盘山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到了一个深山养鸡场。
这是中庄村养殖基地,河北桃木疙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个养殖场中的一个。这个养鸡场建在河套一侧,雾中的两侧山峰时隐时现,宛若梦境。站在鸡场墙外,墙内不断传出公鸡的高亢叫声。鸡场内,路两侧铁丝网围栏内,栽着一棵棵苹果、核桃、杏树,几十个鸡舍成行,地上密密麻麻的成年鸡有的抢食吃,有的悠然漫步。
养鸡场场长李世中说,这些鸡叫“太行鸡”,也有人俗称其“走地鸡”“跑山鸡”,中庄村养鸡场散养着7万多只。这些鸡能吃到草虫、嫩草和树叶,再辅助喂一些豆粕、玉米粒和麦麸,产的蛋真正无污染、纯绿色。他说,墙外是山,飞爬进来的蚂蚱、虫子也不少。
另一个养殖场相隔一道山梁,可是要弯弯绕绕地驱车40多分钟才能到达。这个叫西团堡养殖基地,是桃木疙瘩公司最早的养殖场所。走进场内看到,两条高坡度延伸的深山沟在养殖区汇成“人”字形,一条沟流水潺潺,在两沟交汇成一条小河。河的两侧山坡上,遍是盛开的各色花朵,长着的野杏树、松树等树木遮天蔽日。养殖区约300多亩,梯次建有一排排鸡舍。见有人来,大红冠子公鸡起劲儿地跑着,伸颈高叫,不少蛋鸡嬉闹着追逐。
西团堡养殖基地养着8万多只鸡。这个基地建起了智慧养殖平台,鸡场内的大屏幕上数字滚动,每10秒钟更新一次雨量、温湿度、盐分、气压、风向数据。第三个基地是大道沟养殖场,也实现了智能养鸡。
李世中说,现在该公司存栏太行鸡15万只,辐射周边4个乡14个村,带动3600多人增加收入,产品销售北京、天津、保定等城市。2023年,公司新上规模化屠宰项目投产,成为一家集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天,这家公司也是河北股权交易所的挂牌企业。
望着大山,边走边谈,让人了解到沟沟坎坎没有阻隔一个山里人的渴望。这个人就是公司总经理孙二东,一位土生土长的涞源人。他从小寄望摆脱贫穷,16岁便走出大山,来到城市里,曾搬过砖、刷过盘子、洗过车,11年后揣着攒下的3万块钱,毅然回到老家创业。至今,凭借一枚小小的柴鸡蛋,用奋斗演绎了精彩人生。
孙二东说,2007年回到涞源县老家,自己时年27岁。他在城市里时,见到农村常见的“山货”柴鸡蛋是城里人的“香饽饽”,就有了回老家卖柴鸡蛋、养殖鸡,带领乡亲们增收的想法。随后,他历经1个多月翻山越岭,从家乡周边的十几条深山沟中选定西团堡村村南,与桃木疙瘩村隔山相望的一条沟开始养殖柴鸡,还注册成立了今天公司的前身——涞源县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了,养殖就此起步。从500只逐步扩大到3000只,再从3000只到30000只……这其中,他也曾遇到缺乏养殖经验、鸡病防疫、产品滞销、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在动物防疫上,公司最多的时候,雏鸡死过3000多只,3000多公斤鸡蛋滞销变质,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后来,他聘请专业的养殖员、质检员、推销员,注册了“桃木疙瘩”商标,将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名称,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还建立了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实现了科学化、专业化大规模养殖。
涞源县暑期平均温度21.7度,被誉为京西夏都、生态凉城。县农业农村局三级科员张海航说,这里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养殖,农户自古就有养柴鸡的传统,养的鸡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渴了喝泉水,饿了吃野生药材、昆虫和青草,成为难见的诱人养殖场景。
到了下午4时,树下投来斑驳的阳光。“咯咯哒、个个大”,养殖场传出更响的鸡群叫声。孙二东说,依托涞源县独特的天然优势,自己有这样好的养殖场所,还有规模化的肉品加工厂,这是发展乡村游、工业游的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