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6-06 08:15
□保定晚报记者 刘澜
5月26日,晴。
涞源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的天空衬着白云朵朵,太行山脚下传出马蹄声声。恋乡·骑行保定走进涞源县杨家庄镇,当一匹匹“骏马”出现在眼前时,不由得心生喜悦。
马,不稀奇。竞技马,平日却少见。
“腿上印有‘中’字标识,身体里植入芯片,每匹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护照’,通过扫描读取,马的家族史、身体状况、比赛成绩等一目了然。”涞源上谷马业马繁育基地负责人、马术教练白相峰说,“这是涞源‘飞狐马’独有的特征。”
驰骋于草原的马,缘何来到太行山腹地?
涞源自有答案——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防疫环境优秀,适宜马匹成长;
青少年马术运动发展迅速,马匹需求旺盛;
“飞狐马”身高适宜,便于骑乘。
更重要的是,聚焦京保扶贫,2019年,在前期充分调研对接的基础上,从北京丰台区引入的这一竞技马繁育竞技及马主驿站综合产业项目最终落地。
如今,依托先进的繁育技术和科学养殖方法,基地已拥有优良繁育马匹近200匹,部分肩高达172cm,种驹质量优良,其培育出的特色种群在国内重大赛事上崭露头角。“飞狐马”也被列入“农业部特色畜牧品种”名录,成为涞源特色品牌。
扶业、扶智,人是关键。项目实施期间,基地累计在项目地招聘当地建档立卡户40余人次,人均月工资4500元。
“这些年,马术人才紧俏,就业形势很好。”白相峰说,“自项目落地之日起,公司就开始着手涞源当地马术人才的培养,向全国各大马术俱乐部输送,王安镇的王思樷已经在上海的马术俱乐部就业,每个月能挣两万多元。”几年来,白相峰相继带出了当地30余名学员,大多数已经留在北京、上海等地。
前景可期,在当地政府支持推动下,项目正由繁育向马草种植、马粮加工、马术职业人才培养等更长产业链延伸,努力为当地群众增收拓宽渠道。
(本文图片均由刘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