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竞秀区大激店村:古村新韵留乡愁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06-13 07:54

游客参观大激店村村史馆。    王涛  樊甜甜  王威  摄

□保定日报记者  王  威

6月1日,恋乡骑行保定活动来到竞秀区。竞秀区大激店村古戏楼上演保定老调《忠烈千秋》选段,台上的“寇准”唱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听众或站或坐,看得痴迷,听得如醉。

75岁的村民张兰苹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小声哼唱。“我是个戏迷,保定老调、河北梆子都爱看。”年轻时张兰苹一直为家庭生计奔波,看戏听戏成为一种“奢望”,现在村里逢年过节就在古戏楼组织戏曲演出,可让她过足了戏瘾,“不愁吃喝,文化演出也多,日子过得挺舒坦!”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大激店村便设有驿站,明清时期为九省通衢巨镇。因三面环水,南边有百草沟河作为南屏障,北边有两条季节性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汇入百草沟河,逢雨季,水流相激,蔚为壮观,加上来这里居住的村民又以开店为生,该村也因此得名。

沿大激店村主街烽火台路一直向西前行,百草沟河穿村而过,河畔杨柳迎风起舞,街道两侧灰墙黛瓦店铺林立,各具特色的村居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昔日驿站衙署、寺庙行宫,星罗棋布于村内,古柏经世纪、国槐逾千年,天然幽静,引人入胜。

“以前大激店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民日子不好过。”大激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钱琛介绍,改革开放后,村子通过“支部谋划,党员创办,村民参与,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以三联纸业、鑫鹏砼业等龙头企业为支柱,沿107国道商业门脸和传统农业种植为基础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大激店村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村子“古、水、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依托保定市林草生态园,着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相继打造耕读民宿、耕读农场等具有乡愁特色的文旅项目,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留住乡愁,让前来的人看得见诗和远方。

走进溪山行旅民宿小院,只见白灰色条石铺路,层层叠叠的蔷薇花藤在石墙上缠绕,绿竹、青松随风摆动。“这里环境很美,白天地里摘菜、摘瓜,体验田园生活,晚上和家人一起聊天,看星星。”入住民宿好几天,市民梅立新十分惬意。

“今天恰逢‘六一’儿童节,民宿小院都已经预订一空,入住的客人有来自市区和周边地区的,也有来自北京、天津的。”溪山行旅民宿小院负责人、河北晴耕雨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米国裕说,面对日益火爆的保定旅游市场,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品质,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民宿特色体验项目,让更多客人愿意来,也住得好。

“通过多元增收渠道,村民现在年人均收入已达到4万元。”谈起村子现状,李钱琛语气中透着自豪。

村民腰包鼓起来,大激店村人又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村子先后成立“耕余书画院”“乡音国剧社”等文艺团体;组建秧歌队、大鼓队、竹马队传统文化队伍;修建3万平方米的音乐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每日朝夕,耕余闲暇,村民来到文化广场,扭秧歌、敲大鼓、唱卡拉OK,自得其乐。

这些年,大激店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2019年,村子还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1月又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年复一年,百草沟河流淌不息,深情地守望着村子的静谧。未来可期,大激店村正以“音乐文化特色小镇”“中国匠人谷文创小镇”为目标,以崭新的奋进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续写新的古乡村传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