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4-06-16 06:05
□邸志永
6月15日下午,新华社抖音官方账号发布的一则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
视频中的故事,发生在6月8日的保定市满城区燕赵街,一位大爷的三轮车轱辘,因磕在了马路牙子上侧翻,满车西红柿滚落一地,倒地的大爷起身后来不及穿上鞋子,第一时间就是因为影响了交通,向被挡住的车挥手表达歉意。
让大爷没有想到的是,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停了下来。他们有的帮着把侧翻的车扶正,有的帮着把西红柿捡拾到车上……这感人的一幕被行车记录仪记下来。新华社发到了网上,截至6月15日23时许,已经引来470多万网友点赞,近25万条点评:
“善良在日常中行走。”
“为什么会看的热泪盈眶。”
“在外互助彼此父母协议一直在生效。”
“大家这么自然停下来帮忙,看着真的很感动。”
“好有爱的城市呀!看得我泪流满面!”
“朴实的老人,善良的路人。这就是中国人多数时候的样子,感动了。如果我在现场,我应该也会停车下来帮忙老大爷。社会互帮互爱,充满善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身作则,去践行,去实现。让冷漠随风飘走。”
……
恰如很多网友所说,凡人善举,最是闪亮。在保定这座古城,凡人善举始终是温润人心的力量,见义勇为、崇德向善、助人为乐,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保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间。
向善向美,一直是保定这座城市的面孔,也是这座城市人民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今年刚刚过去的高考,保定交通广播“1048”爱心救助平台的志愿者们,组织了40余辆助考应急车,为有需求的考生提供接送服务。17年来,这支队伍已经成为保定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
去年洪灾爆发时,涞水县6个平均64岁的老人组成一支队伍,用一把藤椅当担架,找了两根木头拴好,抬上受伤村民跋山涉水,历时26小时日夜兼程,终于将伤员送到医院获得救治;
9年前开始免费救援,出租车司机崔敬辉累计救援车辆4000多辆,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免费救援,帮助更多的人;
12年前,默默无闻的“油条哥”刘洪安,就秉持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理念,坚决不用“复炸油”,让良心油条风靡全国;
20年前开始义务献血,省第六人民医院保卫处处长王保清累计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带动更多人义务献血……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城市需要共识引领。
一座城市有怎样的温度,就有怎样的精神,怎样的灵魂,它串起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一如新时代保定精神以“崇信重义”传承骄傲过去,以“创新实干”开启美好未来。
某种意义上,新时代文明保定的高度,就是由一块块文明高地、一个个文明故事、一场场凡人善举“垒”起来的。这般场景多年不断持续在保定出现,不仅表明文明理念深入崇信重义的保定人心中,并且正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上。
这些平凡的人可能是身边的邻居亲友,也可能是陌生的过客路人。一如这次善举,既有北京人,也有天津人,还有更多本地人。他们用善行义举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限温暖,传递出向上向善的力量,闪耀着历久弥新的精神。
“人”字是一撇一捺,也是相互支撑。如果人人都能在别人遇到难处时搭把手、帮一回,就能驱散冷漠,积小善而成大爱,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或许有人会信心不足:“你能帮得了一个他,但你帮得了千万个他吗?”我们要坚信:“我或许帮不了千万个他,但下个路口还会有千万个我。”
正如网友所言:善良和温暖是可以传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