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7-10 08:37
7月5日,有市场消息称,人民银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经《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求证,人民银行确认该信息属实。
据悉,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此后,市场对于人民银行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操作、产品期限结构有哪些特点保持高度关注。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人民银行明确采取信用方式借入国债后,可避免向市场注入更多不必要的流动性,而无固定期限则将使人民银行实际的卖券操作更具灵活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存在扩大借入或提前归还的可能,相当于提升潜在的“弹药容量”。此举能更好地支持人民银行通过国债买卖双向操作,对利率曲线形态进行调控和纠偏。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测算发现,截至2024年5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为20万亿元,主要为大行,扣除质押等需求后粗略估计,一级交易商可供借出的国债在8万亿元左右。但这些国债期限一般不会太长。
随着人民银行落地国债交易的节奏逐渐加快,目前债券市场已有所反应。7月5日,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截至5日上午10时,10年期国债240004收益率上行1.05个基点至2.2710%,30年期国债230023收益率上行1.25基点至2.4780%。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借债的操作方式可能成为人民银行未来稳定国债收益率的“常态工具”。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市场应更关注人民银行卖券传递的价格信号,后续常态化、小规模、散点式的操作模式可能性较高。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