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07-16 09:07
□保定日报通讯员 赵 洁
走进大楼,一片宽敞明亮。透过门诊大厅宽大的落地窗,阳光满溢。穿梭的脚步中,满是对健康的向往和追寻。坐落在五四东路上的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区眼耳鼻喉科楼,与长城北大街上的医院总院区大楼遥遥相望。
一年前,东院眼耳鼻喉科楼正式投入使用。一年后,综合医院框架下的专科优势快速凸显,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一中心医院特色优势学科的眼科,随着东院现代化眼科大楼的投入使用,也如虎添翼,不断实现着学科、管理、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让百姓尽享“眼健康”红利。
设施完善升级 患者就医更便捷
大楼一层至三层为眼科诊区,四层是眼功能检查科,五层为眼科手术室,九层、十层为眼科病房。就诊、检查、住院、手术,患者走最少的路,完成就医全流程。
走进眼科宽敞舒适的候诊区,一排排座椅摆放整齐,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和陪同家属。没有想象中的喧闹声和拥挤的人群,只有叫号系统清脆的叫号声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患者安静的等候就诊,候诊区导诊护士走到有需要的患者身边,为其解答疑问,维持整个候诊区的秩序。每个诊室门口都有一个淡蓝色的小电子屏,上面清晰显示着正在就诊和等候就诊的患者姓名,让大家就诊安心、放心。“这里还有复诊、过号自助报到机。”导诊护士介绍,拿到检查结果或是过号的患者在就诊前,先在这个报到机上报道,然后按照系统的叫号就诊,“这样就避免了之前因就诊顺序而产生的一些不愉快。”
大楼门诊应用智能自主服务终端、自主报到机、自主取报告机、叫号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系统,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打印等都可以自助完成。同时,导诊护士随时为大家提供操作指导,保证自主操作的顺利完成。有了智慧化的加持,使医疗服务更便捷高效,患者满意度提升。
“入驻新大楼后,眼科门诊量大幅度提升。”东院门诊部主任范复明介绍,“之前几个眼科每天总门诊量差不多四五千,现在可以达到七八千。大楼使用后诊疗空间变大,就医环境舒适,布局设计合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多,都为眼科门诊提供了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通过错峰上班,患者在就诊前就可以完成测眼压、视力的准备工作。按照诊室的排列顺序,患者可以一站式完成看诊、检查、预约手术等流程。流程的优化,缩短了就诊时间、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良性的运转和互动,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就医体验。
提升医疗品质 为清晰视界护航
东院眼科拥有独立的眼科手术室。屈光手术间位于二层,拥有三个独立的手术间,五层的眼科手术室拥有十四间手术间,其中包括百级间两间,DIC手术间两间。手术室二部护士长崔少宁介绍,2024年上半年眼科手术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2%,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增长126%,屈光准分子手术增长73.4%。专业的眼科团队在手术台上精准操作,为患者解决眼部疾病的困扰,专业的手术室护士团队和麻醉科团队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独立的眼科手术室更具眼科手术针对性,从眼科手术设备、器械材料、流程管理、环境因素、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予更精准、更安全、更合理、更科学的配备和控制,提升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眼科医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助力眼科学科的不断发展。
眼科在发挥专科特色优势的前提下,依托综合医院优势,以积极拓展学科交叉为抓手,加强不同科室间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视觉中枢在大脑,眼睛也由神经支配,所以有一些视力问题也需要神经内科医生的干预治疗,神经眼科联合门诊让这一部分患者寻医有路,解决了奔波之苦。眼科与同是东院区的新生儿科合作,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不仅提升该院早产儿的医疗服务水平,可以对早产儿视力问题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有效利用同院区的地理优势,患儿在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就可以进行眼底筛查和随访,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儿就医。
栉风沐雨几十载 春华秋实满庭芳
眼科自1959年成立至今,历经65年的风雨历程,在几代眼科人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为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河北省重点专科,保定市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国家级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着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河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成员单位。
医疗品质的提升,技术发展是硬核。保定首例飞秒辅助白内障3D手术,实现了4k眼球呈现,开启了白内障屈光手术的“3D时代”,一中心医院白内障手术进入“无刀新时代”;2024年1-5月份眼科开展日间手术量占全院日间手术的73%;玻璃体切除术、眼眶切开术、巩膜环扎术等眼科四级手术占全院四级手术数量的24.86%;飞秒近视眼激光手术;屈光手术新技术不断开展并成熟,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医院已经和北京同仁医院签署京津冀医联体合作协议,未来两院会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根据患者需求和学科发展探索诊疗服务不同模式。
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加速与北京“国家队”的对接,加强合作交流,引进更多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向更高水平看齐,以优质高效服务辐射周边百姓,努力将品质医疗扎实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