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蝈蝈鸣响致富曲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7-18 08:19


易县西山北乡东步乐村蝈蝈养殖场内,村民正在管护蝈蝈幼虫。(资料片)    张仕儒 摄

□保定晚报记者 葛淑霞

“自然造就蝈蝈生,优雅蝈螽世闻名。”自古蝈蝈就是炎炎夏日人们喜欢的小萌宠,其清脆的鸣叫那是夏天的味道。时代在前进,传统的乐趣却没有消逝,街头推车挑担卖蝈蝈的人少了,网上售卖蝈蝈的电商却很普遍。7月12日,在“蝈蝈之乡”易县,61岁的卢国章正在自己的蝈蝈养殖场内忙着喂蝈蝈。养殖场年产七万多只蝈蝈,可一年四季为全国各地的蝈蝈爱好者供货。

“七八月正是蝈蝈产卵季,一只雌蝈蝈能产二三百粒籽。蝈蝈卵经过秋冬萌动期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才能孵化。不过现在我们有成熟的技术,在暖房内设定恒温恒湿,就能随时孵化。”卢国章边忙活边介绍。

卢国章是易县安格庄乡赵岗村人,2016年在易县高村乡八里庄村建立了蝈蝈养殖场。“易县的蝈蝈在历史上就出名,明清时代,皇家玩的蝈蝈就来自易县,上世纪三十年代,麦收后,我们村的人挑着担子到沈阳卖蝈蝈。我年轻时曾到兰州、上海,一路走一路卖,每年外出一个多月。那时的蝈蝈都是野生的,现在有了蝈蝈养殖场,一年四季可以卖,也不用出门,在网上就能卖到全国各地。”

据介绍,目前,易县有蝈蝈养殖场30多家,五六十家网店售卖蝈蝈,走南闯北推车卖蝈蝈的人少了。蝈蝈养殖成为易县的特色致富产业。

暖房里,养殖桶整齐摆放。“50平方米的暖房3个,小一点的暖房两个;3万余个大桶、6万余个小桶。”

“蝈蝈怎么孵化出来?”记者好奇。

“温度30多摄氏度,湿度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在塑料盆里将卵铺在10厘米厚的细砂土层内,经过10天左右的发育就出苗了,一盆能孵化出大几百只,出苗率达90%。此后,一只蝈蝈一个桶,开始,住在直径5厘米、高6厘米的小桶,这时需要一天一喂食。10多个工人照顾它们,以大豆为主配以熟羊肝等专配饲料;长大些,它们再搬进直径8厘米、高11厘米的大桶。从孵化到长成成虫,整个过程需要四五十天。”

就这样一茬接一茬,卢国章与家人通过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平台,将成虫蝈蝈销售到全国各地。“天津、北京、上海、兰州这几个城市销量靠前。”卢国章说,装蝈蝈的笼子,也在迭代更新,塑料笼、纸笼是现在常用的包装,当然易县人用高粱秸皮编的传统蝈蝈笼仍受顾客欢迎,也更精美。

蝈蝈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狼牙山蝈蝈、烟台蝈蝈、平谷蝈蝈、山青蝈蝈、绿蝈蝈等,“狼牙山蝈蝈仍旧业内闻名。”卢国章自豪地说,“评价一只蝈蝈要从品相、个头、叫声上判断。头大、膀宽、翅长、叫声憨才为上品。”

从田间到养殖场,蝈蝈为易县鸣响一首致富曲,也如同一个个快乐使者,“飞”进千家万户为人们送去喜悦与希望。

抖音扫码观看视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