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保定市持续推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上打造新样板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07-31 08:15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金堂)7月30日,保定市召开“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持续推动全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

夯实粮食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障1008万亩以上,总产目标83亿斤。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畜牧产业集群和水产健康养殖,持续推动奶业现代化建设。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科学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持续开展村庄绿化和美丽庭院创建,创建一批省级森林乡村、美丽庭院。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健全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实施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持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示范创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发展乡村产业。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修复,以示范区为引领,全年完成153万亩。全市新增、改造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0万亩,力争达到65万亩以上,设施果蔬产量260万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银发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业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保定小院”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小院,全面展现“小院+”多场景。推进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强化重点良种技术攻关,推动种业振兴。优化“博士农场”建设。深化“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健全政、研、企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驿站品牌效应。加快“科技小院”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集体“三资”运营机制,进一步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

推进乡村治理,坚强组织保障。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组织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持续开展村党组织“争先创A”行动。开展基层干部“千人示范培训”、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办好2024年度“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有效办法,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风文明程度。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深入对农耕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村史馆、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办好村超、村晚、旅游演艺、节庆展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据介绍,202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12.06万亩,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到目前,全市围绕做优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坚持集群、项目、园区一体推进,初步形成粮食、中药材、林果、乳品、肉蛋、食用菌、蔬菜、杂粮等八大优势产业,成为环首都城市群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创建科研攻关型、成果转化型、企业孵化型“博士农场”108家,太行山农业科技创新驿站50家。稳步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文冠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