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文化服务零距离 为民惠民沁心田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08-15 08:37

□保定日报记者  刘向真

蝉声悠长,书香纳凉。位于市区园南街的24小时图书馆夜间仍然不乏静读之人。对于家住附近的秦秦来说,忙碌了一天,到图书馆夜读其实是安静地做一件极其放松和有趣的事。“‘24小时’这项服务非常友好。即使晚上7点吃完饭出门遛遛弯,路过这里也能随时进来翻翻书。”秦秦赞道。

像这样的图书馆在主城区一共分布着10处,基本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无人值守自助借阅的新型阅读空间让包括秦秦在内的不少市民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回归。

何以销烦暑,文艺送清凉。这几天,一群保定青年纷纷解锁花样“夜生活”,每天到市群艺馆打卡学门艺术成为他们业余时间的好去处。“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既能提升自我、陶冶身心,还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也是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个新的追求吧。”学员王林说。

“‘艺心同行’青年文化夜校自2024年7月初开课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学员。”据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城市青年群体在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市群艺馆以青春友好城市建设为载体,借助党政阵地,用好自属阵地,拓展社会阵地,创新打造保定市“青年文化夜校”,并不断探索,使青年夜校焕发青春活力。

遇见艺术。作为另一种城市生活新方式,观展也在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亮色。日前在市美术馆展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房保太忻四地美术作品交流展令常常参观各样展览的张静印象深刻。展览展出作品百余件,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促进北京房山、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山西忻州四地美术交流发展为主题,整合四地的美术创作优势,展现四地的人文风貌、历史名胜、自然风光以及近些年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丰硕成果。“观看此展只想赞叹:龙逢盛世,奏响华章。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张静看完展览,切切实实感受到精神的洗礼。

在乡村,令群众津津乐道的当属热闹丰富的“四季村晚”。今年2月,保定“村晚过大年”走进阜平县骆驼湾村和徐水区梁家营村,为当地群众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文艺演出之外,“村晚”还向文旅节庆展示、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特产美景推介、促进文旅消费等相结合的文旅融合综合性活动转变。博野东王各庄村晚现场对博野地方特色大鸭梨、驴肉烧饼、博通饼干等地方特色美食和面塑、手编花等非遗作品进行直播带货,加强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宣传推介,提高农民收入。唐县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挖掘庆都山·唐尧古镇文化资源,推动村晚进景区,通过乡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来吸引产业与游客,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以乡村为中心,让农民唱主角,让老百姓演身边事、讲家乡情,一场场“村晚”使村民们热情高涨,寂静的乡村瞬间热闹起来。据介绍,今年,我市共谋划组织国家级“村晚”示范点两场、省级示范点两场、市级示范点12场、县级示范点80场,通过深入挖掘农耕经济、乡村振兴、红色教育等文化内涵,把乡村生活的特色元素与现代度假休闲方式有机融合,不只举办产业特色“村晚”、打造“村晚”体验线路,更要打造出“村晚+露营”“村晚+农业”等“村晚+”IP集群。

群众需求在哪里,优质文化资源就要送到哪里。从乡村到城市,一个个文化空间、一场场文艺活动、一项项文化供给服务,走“新”又走心,给人们更饱满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使城市的人文气质更为丰厚,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我市文旅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又有了更多的新规划。从开展阅读推广、“歌唱祖国”、书画影展等文化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到重点抓好在易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举办的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使其引领各地“村晚”走向高潮,从深入推进“书院之城”创建工作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相信这一股股即将而来的新风定会让文化浸润更多群众的心田。城市有文化,群众有自信,发展才有后劲。持续夯实基层基础、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文化保定,在不断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