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8-24 11:26
□保定晚报记者 李萌
8月22日上午,在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涿州分公司的电缆车间,激光剥线、裁线……一个流生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工生产。
这条线体包含自动上线单元、激光剥线单元、自动裁切单元三部分,具备端头处理、开窗剥线、定量裁切、定长裁线等功能,可满足线径0.6mm-10mm范围内各种中、高端电缆加工,加工1m内电缆,剥线、裁线精度可达±0.2mm。这项先进技术来自一名90后设计师——刘通。
2014年,攻读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刘通从济南大学毕业。工作后,他先后担任机械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从事工程布局及非标设备开发设计。十年来,刘通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各车间生产岗位的改善和创新点,在航天工艺论文集与SMT制造协会论文集中发表了4篇工艺论文,独立设计非标设备50余台,开发工装110余种,共计800多套,突破生产工艺20多项技术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实现了降本、增效、安全、外形美观等生产需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为公司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研发项目中,令刘通记忆最深刻的要数航天信息主打产品的自动检测组装线。“该生产线通过集成小单元设备,构建了多个智能化单元,并接入MES系统,将装配进程、不合格、产量等关键信息实时看板显示,产能较人工作业效率提升87.7%,产线更智能、更稳定、更高效。生产线的各智能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灵活组合,线体柔性较强,可满足不同盒式产品装配工序灵活排布的制造需求。”刘通说,开发此项目的过程中突破了多项工艺技术瓶颈,包括板卡自动扣装电池技术、全自动贴装胶垫技术、扫码自动装箱技术等。该线中的先进技术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最佳进步奖”“技术创新奖”“优秀员工”“技术创新奖”“最佳项目奖”……十年如一日,这位在生产线上“奔跑”的机械工程师获奖无数。今年,刘通被保定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二届“保定工匠”荣誉称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通不仅注重个人工作成果的创新性,更重视团队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的协同发展。业余时间,他在公司牵头组织“青年小讲堂”知识技能普及活动,课程围绕CAD学习与应用、三维绘图软件学习与应用等方面,他给同事讲授知识交流心得,提升整体技能水平。
“工作中,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工匠精神是我不变的追求,希望将来我能继续攻克新产品生产线的各类生产难题。”刘通说。梦在远方,行则将至。他将心中的梦想不断转化成非标自动化设备,转化成先进的生产线,让梦有了自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