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9-08 20:19
▢史连永
大街上经常飘来小贩的叫卖声,“黄瓜便宜了”“豆角便宜了”,循环往复,不间断,整个下午都是这种声音,如空气一般弥漫。刚开始时,我很烦这种声音在我耳边肆虐,后来听习惯了,从这种声音中嗅到了人间烟火味,感受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清欢。
我走出小区,循着叫卖声找到了卖菜人。卖菜人穿着朴素,显得精明能干。
“买几根黄瓜,一斤豆角。”我的声音和小贩喇叭里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小贩也适应了,能够听清我的声音,麻利地给我称好,把菜装好递给我。
我打趣地说:“你的小喇叭每天循环播放叫卖声,可扰民了,我的耳朵根子嗡嗡的。”
小贩不好意思地说:“打扰了。”拿起一根黄瓜往我手里送,我摆摆手,转身离开。
叫卖声如同协奏曲,每天奏响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平凡大众的日常生活也从叫卖声中开启。民以食为天,人生大事吃喝二事,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卖菜小贩,通过自己的勤劳付出,为附近的居民和过往的路人提供每日必不可少的廉价蔬菜,同时,他们自己赚取差价,有了维持生存的收入。过往的路人多半是打工族,每日如蚂蚁般匆匆忙忙奔波,顺路买一些蔬菜,省时省钱,经济实惠。这一卖一买方便了彼此,填充了饭桌,演绎了舌尖上的故事,是普通人家基本的生活运行。
买菜是我们每个人生活链上的一个环节。我反思,开始时我很讨厌的叫卖声为什么突然变得亲切起来了,不只是因为小贩随和的性格,更因为这叫卖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赋予了城市街头的生机和烟火,连接了城市和乡村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