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9-14 09:00
▢赵向辉
夏日的一天,我与初中同学伟强微信聊天,他问我是否还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李军旗老师。我说当然记得,李老师讲课风趣,做人耿直,经常家访,我怎么能忘呢?他说,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你那次住两天医院的钱是李老师出的,根本不是学校出的。我一下子呆住了,因为那次生病的情景我终生难忘。
34年前的我,上初中是在镇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步行需要大约4个小时。听同学说,那天夜里我突然发高烧,开始时还能说话,很快就不省人事了,镇里的医生都不敢治。那时没电话,通知家里人已经来不及,班主任李老师叫上4个男同学,愣是轮流背着我,把我送到了20多公里远的县医院,还留下两个男同学看护了我两天两夜,直到烧退了,李老师又找了一辆马车把我们接回了学校。
我找到李老师,问住院花了多少钱,等我回家拿来还给他。李老师说钱是学校出的,不用还。天真的我竟然相信了,所以后来从未提起过这件事。
现在我知道了这个34年前的小秘密,内心的某个角落动了一下,我要去看望李老师,我一定要去。
我打听到了李老师的电话,拨通后,听说是我,李老师很激动,我更激动,我说要回家乡去看望他,他说他都想象不出那个半大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子。
前几天,我携妻带女,驱车100多公里,回到阔别30多年的曾经就读的小镇。小镇已经彻底变了模样,完全不敢认了,当时的学校更是漂亮多了,宽敞多了。
遇到一位老人,我向他打听李老师的住址。老人说,快去看看他吧,退休后经常念叨你们这些学习好的孩子们。
推开李老师家门的那一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进院子就喊“李老师,李老师”。妻子说我平时那么沉稳,今天怎么变了,像小孩子。我说真像是回到了青葱少年时代。
李老师听见我的喊声,趿拉着鞋迎了出来,我疾步上前,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我说:“老师,您还好吗?”李老师说:“好,好,有退休工资,身体没大毛病,很多学生都出息了,这就是好啊!”
我提起了那个秘密,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李老师说:“就别说谢了,你那时学习成绩好,家里日子又特别不好过,每天吃窝头、喝粥就咸菜,三年就这么熬过来的,我都知道。要是跟家里要钱还我,不定给你家大人增加多大压力呢,所以,我思前想后,决定自己垫上,毕竟我有那几十元工资呢,紧一紧也就过去了。你们可就不一样了,万一家里人因为这让你退学可怎么办呢?是吧。我是怕失去你这样一个好学生,我是有私心。”
我笑了,大家都笑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每个月我都会和李老师通个电话,问个好,就像和父母一样,因为他是我永远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