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0-16 09:40
□高继承 李佳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基层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是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和社科理论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保定市理论宣讲工作致力于扎根新时代、服务新征程,不断在队伍、内容、形式、阵地上“四维发力”,2023年以来,创新实施“理论特派员”宣讲制度。“理论特派员”牢牢抓住“理论”根本属性,持续拓展“特”的内涵外延,深度优化“派”的方向方式,有效扩大“员”的来源路径,创新释放“制度”的动力活力。“理论特派员”不仅是一个群体,也是一项工作制度,逐步成为保定市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一张“金质名片”。
夯实队伍“有能人讲”,解决“宣讲人数少”的问题
长期以来,“谁来讲”“谁会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为深入解决基层理论宣讲普遍缺乏优秀人才的境况,破解市级宣讲依靠“一个主题一推动”“一项内容一组团”方式,以及县乡级理论宣讲人员知识水平、理论素养、宣讲技巧参差不齐,效果质量不一的弊端,保定市积极探索实施“理论特派员”制度,使宣讲队伍和工作力量发生显著变化,讲能得到了大力提升,“谁来讲”“谁会讲”的问题迎刃而解。
来源广泛,理论学科覆盖全面。按照“自愿互利、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党校教师、村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乡镇宣传委员、大学生村官以及市直机关公务人员、高校专家学者、理论服务志愿者等群体中,遴选出510名学识宽泛、学科全面、普遍具有较高思想理论基础的宣讲人才,组成市级“理论特派员”队伍,分布在城乡社区、农村街道,激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
熟悉群众,基层经验相对丰富。在市级“理论特派员”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县级“理论特派员”队伍,成为各县(市、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依靠的主要力量。这些“理论特派员”从事的工作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做群众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特派他们到固定地域开展一地一员、一地多员理论服务,既为“理论特派员”提供本职工作基层实践机会,也为推动当地的理论宣讲工作强大“造血”功能。
调研实训,注重讲能的培养锻炼。注重加强对“理论特派员”专业知识、宣讲技能的培训辅导,通过举办“全市‘理论特派员’选拔暨讲演大赛”等重大活动,交流经验,以赛促训,切实提高“理论特派员”的政治素养,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宣讲能力。同时,我们充分尊重“特派员”的特派意愿,将双向选择和定向选派有机结合,极大激发“理论特派员”的工作热情。
创新形式“要很会讲”,解决“百姓不爱听”的问题
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理论特派员”制度给宣讲人员充分的工作自主性,鼓励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职业特点和工作优势,自主安排时间进驻特派地,自选灵活方式开展在地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政策阐释等工作,与当地干部形成双轮驱动。
面向群众服务百姓,情真意切。“理论特派员”秉持公益理念,践行雷锋精神,坚持“分众化”“精准化”“实用化”原则,把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切入点,把自己当作所在地的一份子,把理论宣讲与本职工作相交融,讲百姓话、说百姓事、道百姓理,以诚换诚,以心交心,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024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理论特派员”宣讲活动2.1万余场次,累计受众80余万人。
坚持乡音讲好党音,形式多彩。“理论特派员”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在品位上鼓励“土生土长”、形式上追求“喜闻乐见”、风格上主打“原生态”,同“三下乡”“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在田间地头搭台,在家门口唱戏,将理论宣讲利用原创歌曲、快板、三句半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乡音讲党音,演绎出群众爱看的土味精彩,真正推动党的理论政策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热在民心。
扎根实际创新品牌,高质高效。在“理论特派员”工作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特色宣讲品牌的打造,培育壮大了“说说新‘理’话”“‘理’言‘蠡’语”“‘理’响涿州”“易县原创活力宣讲”“基层示范巡讲”等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鲜宣讲活动品牌,广受群众欢迎。2024年度全市“理论特派员”选拔暨讲演大赛更是成为广大“理论特派员”交流经验、展示形象、提升技能的品牌活动。市级媒体推出的“理论特派员在行动”专题,对“理论特派员”的工作成效进行充分展示,受到社会普遍关切。
巩固阵地“有地可讲”,解决“我讲你不来”的问题
“理论特派员”是一个区域相对固定的理论“运营官”,既熟悉自身业务技能,又掌握当地百姓群众所求所需,知道“在哪讲”群众爱来,知道“怎么讲”群众爱听,进一步拓展开了理论服务阵地。
丰富的职业覆盖,延伸宣讲阵地新触角。“理论特派员”来自不同部门,工作层面涉及各行各业,本职工作系统也有通向基层的畅通渠道,理论服务“供给侧”资源丰富,能很好地通过定制化理论宣讲服务,实现“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建在哪里,理论特派员就到哪里去”的目标。
鲜活的工作实践,打造崭新宣讲阵地。“理论特派员”们在“大槐树下”“田间地头”“家门小院”生动讲述党的故事、优良传统、家风家教等,让国家大事和身边小事有效融合,打造“家门口党校”;借助新媒体,把理论与身边人、身边事相结合,制作成网剧、短视频等,让理论宣讲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微”视频的“大”传播,保证群众学习不掉线,打造网上宣讲台。
融合式宣讲阵地,让群众潜移默化学习受教。“理论特派员”将宣讲与党建联盟、物业管理、心理课堂、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有机融合,通过互动式唠嗑、流动式宣传、沉浸式感受等形式,让百姓沉浸其中。群众不再是单纯的受众,“固定讲台”变成“流动课堂”,宣讲阵地无缝拓展到群众身边,群众自然又聚到了宣讲员周边,实现了处处留心皆阵地,工作无处不宣讲。
丰富内容“讲而有用”,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广大“理论特派员”主动调整姿态、变换视角,瞄准火热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强化党建统领,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发展思维,不断适应理论宣讲的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建立健全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工作新机制。
“三员”合一,定位准确,职能明晰。“理论特派员”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创新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员”;帮助基层创新宣讲模式,积极联系上下,沟通有无,是帮扶地方沟通上下的“联络员”;广泛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实际,掌握社会舆情动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员”。
“四话”不讲,有的放矢,地方味儿浓。“理论特派员”不讲照搬照抄的“大话”、不讲违背事实的“假话”、不讲因循守旧的“老话”、不讲脱离实际的“空话”,以“短”小精悍、“平”实朴素、“快”捷便利进行解疑释惑,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百姓味道”“时代滋味”,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新理论的责任感、践行新理论的获得感、贯彻新理论的成就感。
“二维”辩证,讲理讲事,大小通透。“理论特派员”既立足宣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讲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原理”;既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主题”,又关注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话题”;既说权威、追高度,讲解“大政方针”,又聚村头、进田头,连接“街头小巷”,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全、讲透、讲实,帮助群众知晓理论背后的哲理,领会理论背后的真理,实践理论背后的道理。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目前,保定市“理论特派员”正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动力、添活力,成为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成百上千的“理论特派员”正有力地行走在希望的土地上,播撒更多理论的种子,在新时代的答卷上写下动人的基层理论宣讲故事。
(作者单位:中共保定市委讲师团 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