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党员干部要在“慎微”上下功夫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0-16 09:40

□韩万发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绘制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可以说,保定发展真正进入深水区、关键期,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很多难关要过。任务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时代党员干部只有把“慎微”贯穿于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小事小节上律己修身、防微杜渐,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才能更好堪当大任,才能扎扎实实按照全会确定的目标稳步推进。

很多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都源于小事小节上的漏洞,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小事小节表面上看微不足道,实质上是一面镜子,映射着党性修养、人格底线和理想信念。一些干部平常脑袋里装着“小节无害论”等错误思想,荒谬地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对一条烟、一顿饭、一杯酒、一个红包不以为然,殊不知是“侥幸心理”“麻痹思想”作祟,“涓流不止”的结果必然是“溪壑成灾”。一个在小节小事、细微之处上过不了关的人,很难在大节大事上过得去、过得硬。成大业、干大事难,慎小事、拘小节同样不易,关键在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加强廉洁自律、锤炼党性修为的起始点、着力点,慎微是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必修课。群众的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党中央下大气力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领域痛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突出解决一批顽瘴痼疾,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普遍存在级别不高、金额不多等特点,看似事情不大,实则都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事,社会影响广泛且极易引发舆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这些小问题不解决,小困难不克服,小矛盾不化解,任由其恣意泛滥,就会啃噬民生福祉,割裂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就成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

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切入,要求我们绝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烦心的小事入手,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用实际行动守好初心、赢得民心、守住人心。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无论任何事,总是在最初安静的状态下容易把握,在还没有征兆的时候容易矫正,在还没有很明显的时候容易化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把握部分和细节,做到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避免整体的重大风险,从而掌握整体主动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每个部分都会影响整体的成败。反腐败斗争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点战略组成部分,我们输不起也决不能输,必须坚决遏制各种腐败的小苗头、小倾向,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礼记·经解》言:“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制度,心中高悬法纪明镜,胸有为官做事尺度,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正所谓,大风大浪容易过,明沟暗渠易翻船。揆诸现实,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无处不在,无论是一念之非,还是蝇头小利,都必须立即改之遏之,坚决不能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生力军,更应放弃非分之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打造拒腐防变的钢筋铁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保定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