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0-16 09:40
□张 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一政策导向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而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核心环节,其长效机制的构建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中国农民教育培训的历史演进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从历史与现实双重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揭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路径。通过对政府、农民组织、农民等多主体多维度的剖析,提出农民教育培训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所需的创新与改革方向。该书主要特色如下:
第一,系统梳理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自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历史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仍处于发展时期。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体现为教育培训目标适时调整、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教育培训方式不断优化以及制度、政策的变革与创新。
第二,科学测度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机制运行效果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该书通过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环境因素、动机因素、系统因素、前涉因素对教育培训效果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政府和农民组织演化博弈模型,实证得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整体运行效果良好,但政府主导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直接效果并不突出。从而基于7W传播学基本框架,构建了农民组织参与下的教育培训目标导向机制、需求表达机制、合作供给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多元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共同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机制长效运行。
第三,合理运用多元的分析方法和大量丰富的一手数据。该书的完成,在严谨的理论框架下,深入基层开展广泛实地调查,共搜集1000多份微观调研数据、100多份政府制度文件。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的高质量发展明确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