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0-20 07:30
▢史连永
金秋时节,秋风奏响了收秋的序曲。在机械化没有普及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繁重的体力劳动令收秋变得苦乐交织。还好,我家有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头毛驴,它扛下了家里所有的重体力活。
我家毛驴性情温和,从不发驴脾气,任劳任怨。当年我家人多地多,干活的人少,它便成了父亲的帮手。毛驴与父亲同甘共苦,他们很默契,父亲的一个动作、一声咳嗽,它都心领神会,按照父亲发出的指令去做。大秋有两项巨大任务,一项是收获,一项是播种。收获需要把沉重的玉米棒子运回家,把青色的玉米秸拉出地块。播种需要拉耠子耠沟,种下小麦。这两项体力劳动加在一起,如果不借助畜力,真的会累得腰酸背疼,累脱一层皮。
我家村东、村西、村南都有大块地,最大的地块三亩多,最小的也有一亩。过大秋,全民参加收秋,我们学生也放秋假,帮助家里收秋。放大秋假的第一天,父亲准备着各种工具,小毛驴也跃跃欲试。父亲拍拍它,说:“老伙计,该你大显身手了。”毛驴像是听懂了父亲的话,甩动一下尾巴,仰仰头,表示做好了战斗准备。父亲在草料里加上了粮食,改善了毛驴的伙食,毛驴拉车更有劲头了。
当清晨第一缕金色阳光照在丰收的田野上,我们坐着驴车,“嘚嘚”地奔向了庄稼地。毛驴步伐稳健,我们有说有笑。地里的路起伏不平,我们随着颠簸的驴车起起伏伏,终于来到地头。毛驴在父亲的口令下停下来,安静地站在地头。父亲扯过几根新鲜的玉米秸放在毛驴身旁,毛驴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秋天带给它的美食。我们一头扎进庄稼地,“嘎巴嘎巴”地掰着玉米棒子。我心里想着:毛驴你先享受美食,我们辛苦地劳动。过一会儿我们歇着,你来拉车。
玉米棒子掰下来,一筐一筐地装上驴车。驴车用荆围子围住,父亲一直吩咐我们把车装得满满的,省得毛驴来回跑冤枉路。我开始还担心,凭这毛驴的体格,能否在起伏松软的地里拉得动?其实我低估了小毛驴的能量,这架满载玉米的车是驴身的两倍,毛驴爬坡过坎,顺利闯关。当一道水沟拦住了它的去路,父亲用铁锹填了填水沟,并发出急促的“嘚嘚”的口令。毛驴头向下微倾,脖子向前伸,四肢绷得紧紧的,像一位孔武有力的壮汉掖着脖子向前拉。最后驴过去了,车陷在了水沟里,但毛驴还是不泄气地拉着车。父亲口里发出口令:“唷!”毛驴停下来。父亲拿出一根粗绳子拴在车辕上,把绳子套在自己的肩上。最后父亲和毛驴共同奋战,玉米车终于被拉出水沟。
太阳下山,天色黑透了,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如倦鸟归林,回到家中。父亲看着满院子的玉米棒子说,咱家的小驴出力了。他给驴槽子加满带粮食的草料,又拎来一桶水。驴头伸进水桶,一饮而尽,抬起头,打了个响鼻,心满意足地吃着草料。
大秋持续20来天,我家的毛驴一直活跃在田间地头。后来它还产下4头小驴,父亲卖掉小驴,供我们上学。
毛驴为我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