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区县新闻>

把事儿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记保定银行驻易县栾木厂村工作队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0-21 08:51

□保定日报记者  王  威  通讯员  岚  坤

10月16日,易县栾木厂村传来好消息:邢台商会与村里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每年定期收购村里的玉米和山羊,推广中药材种植。“这得感谢保定银行驻村工作队,他们一心一意办实事,桩桩件件都办到了咱老百姓心坎上!”看到增收新项目,栾木厂村党支部书记韩八拾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栾木厂村地处易县深山区,全村现有49户、80人,长期在村居住不到50人,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山里人不惜力气,就是缺增收的渠道。”70岁的村民冀新海说。

转机终于出现。2017年4月,栾木厂村来了保定银行驻村工作队。工作队的到来,给这个小山村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驻村伊始,工作队在挨家挨户走访中了解到,全村以种植土豆、玉米为主,因种植方式落后、品种老旧,再加上病虫害影响,产量很低,村民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祖祖辈辈靠农产品基本没有获得过经济上的收益。

找准了症结所在,工作队随即开出“良方”——从增产增收上进行帮扶。土豆品种不好,工作队就到张家口农科院选购优质原种;没技术,就联系河北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工作队跑前忙后,村民们看在眼里,也激发出他们增收致富的干劲儿和热情。

山村土地少,在石头缝中平整出的1亩土地上,冀新海和老伴种下承载着希望的土豆种子。松土、锄草、施肥,在一番尽心呵护下,当年收获2500多公斤土豆。“个头儿最大的足足能有一斤多哩!一辈子也想不到土豆还能换成钱呢!”靠着卖土豆,冀新海一年增收了4000多元。

根据自然条件,工作队为村民推荐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增产效果明显。但由于交通不便,玉米收购价格远低于平原地区,导致村民增产不增收。为此,工作队购置玉米制糁机,建成小型加工厂,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玉米,制成玉米糁后由保定银行内部包销,有效解决村民的增收问题。此外,还为当地传统种植的白玉米、养殖的山羊寻找销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栾木厂、李家台、南大平地村统称为易县甘河净乡的“西三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把各项帮扶措施辐射到李家台和南大平地村,使两个村的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保证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

吃上干净、卫生水一直是栾木厂村民们多年的夙愿。几经寻找水源,在专家多方研讨论证后,县水利局、工作队和村委等多方筹措20多万元资金,利用村里的山泉水建起截潜流饮水工程,确保村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2023年7月,洪水让截潜流饮水工程损失严重,村民吃水再次受到影响。工作队同栾木厂村两委干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重新修建截潜流饮水工程。工作队积极向保定银行领导班子汇报,为截潜流工程调度资金,最后获批截潜流工程补充资金3.4万元,保障了重建工程在今年8月顺利完工。“这水喝起来甜丝丝的,还能浇菜,真是太方便了,这多亏工作队啊!”看着院内两小畦绿油油的白菜,村民刘书珍很是高兴。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曾是91岁村民陈福生生活的真实写照。老人无儿无女,每天走得最远的距离就是到后山坡种点菜,日子过得单调乏味。为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工作队为他购买彩色电视机,安装上网络宽带。“能看十好几个频道,还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到更多的新闻和外界的事儿。”陈福生说,工作队时不时会过来和他聊天拉家常,送了棉衣棉被、取暖设备,逢年过节都带着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来看望他,“工作队对我太好了,没有共产党,没有工作队,想都不敢想能过上现在的日子。”

全体村民的住房安全也是工作队关注的重点。为使村民安全度过雨季,工作队对全村房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投入5万多元对35间房屋进行修缮。

星光不负赶路人,沉甸甸的收获是对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在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栾木厂村顺利脱贫摘帽,保定银行驻村工作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队,其中2019年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栾木厂村第一任驻村工作队长、保定银行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马志林表示,保定银行始终恪守金融为民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本土城商银行的责任担当。驻村工作队也将在行党委的领导下,一任接着一任干,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目标,聚焦任务落实,促进帮扶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努力绘就出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