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0-24 09:10
□保定晚报通讯员 蒋志芳
血液检测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人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很多时候医生在开出抽血化验单后,会要求患者清晨空腹抽血。
抽血为什么要求空腹呢?首先,血液检查项目参考范围的制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计算所得。食物或饮料的摄入会导致血液中某些成份的浓度发生改变,例如我们熟悉的血糖、血脂。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胰岛素的分泌,摄入脂肪后,血脂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进食后抽血,会导致结果和参考区间缺乏可比性,从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其次,人在进食含有高脂肪的食物后,血液会呈乳糜状,而很多检测项目需要经过化学比色或免疫比浊的过程,如生化项目(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测定及凝血时间的检测等。乳糜血会严重干扰检测结果,因此检验科遇到乳糜血会拒收标本,并要求重新空腹采血。
既然空腹采血如此重要,是不是饿的时间越长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空腹采血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应超过16小时,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建议在前一天20:00开始禁食,次日7:00-9:00进行采血。这样既保证了受检者处于空腹状态,又避免了长时间禁食可能带来的不适。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血完成后,应及时补充食物,以免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并不是所有的抽血检查都需要空腹。根据《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要求,需要空腹采血的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血脂、血液流变学(血黏度)、骨代谢标志物、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有些检查项目受饮食影响小,也可在饮食后采集标本,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等检查可不需要空腹,只要避免抽血前高脂饮食(如油炸食物、肥肉、膨化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