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0-28 08:55
□保定日报记者 陆 征
10月25日至27日,2024年中国·保定世界功夫跤大会暨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燃爆古城。聚光灯下的赛场,来自20个国家60支代表队近千名运动员激情挥洒汗水,拼搏竞技。其中,承袭保定快跤精髓的保定跤手们尤其吸睛。“保定快跤集中体现了保定人的尚武传统,堪称保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中国式摔跤推广委员会秘书长王彦会说。
六百年历史,保定快跤豪杰辈出
保定自古是京畿重地,交通便利,素来崇文尚武重义。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一直都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保定快跤,就由这片沃土中诞生。
中国式摔跤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因地域、民族及技术风格不同,形成多种流派。保定快跤作为中国式摔跤的一大流派,据传从明朝初年兴起,距今已有600余年。其以鲜明的风格特点、高效的实用价值闻名于世,在近、现代涌现出众多威震跤坛的高手,著名的有马长春、平敬一、常东升等人。
据平敬一后人平克军介绍, 保定快跤经由一代代满、蒙、回、汉各族跤手努力传承与积极实践,逐步发展完善。快跤区别于其他摔跤流派的最大特点是“快”,正因为这个“快”字,保定快跤独树一帜,驰名武坛。
“保定快跤重技术、技巧,轻蛮力,讲究以小胜大,以快制慢,以四两拨千斤。”平克军说,他的高祖平敬一曾学习过少林拳术,并将拳术技巧与摔跤相融合,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爆发力等基本功缺一不可。快跤摔起来上下盘紧密配合,刚中有柔、绵里藏针、大开大合,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更是一门系统严谨、灵活多变的防身御敌之术,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由于快跤人才辈出,享誉全国,保定与北京、天津、济南并称中国“四大跤城”。如今,保定快跤不仅在保定地区薪火相传,遍及全国,还在其传人的推广下走出国门,传播海外,受到世界各国爱好者的热爱。
冠军百余人次,快跤运动后继有人
10月27日,2024年中国·保定世界功夫跤大会暨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圆满结束。中国式摔跤教练刘天胜带领队员参赛,获得了4金8银1铜的优异成绩。30岁的他正是目前保定跤手中坚力量里的佼佼者。
“我的姥爷郭洪义是老一辈的保定快跤手,我从6岁开始学习快跤,13岁起正式接受正规训练,18岁在中国式摔跤全国冠军赛上赢得自己第一个全国冠军。这些年,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国式摔跤五大赛事的冠军,我拿了个大满贯。2017年,在美国旧金山中国式摔跤世界杯大赛上,我获得了60公斤级冠军。”刘天胜说,现在作为竞秀区教体局体育融合发展中心的中国式摔跤教练,他的关注点除了参赛拿奖,更多地放在培养越来越多的下一代优秀跤手,将保定快跤传承下去,取得更好成绩。
在此次国际邀请赛青年组70公斤级比赛中,刘天胜带领的队员之一,15岁的唐鹏翼荣获了冠军,获奖后的少年十分兴奋:“非常高兴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金牌,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我从小练习快跤,特别喜欢摔跤这个项目,希望以后能继续挑战自我,攀登体育竞技高峰,为保定、为祖国争光。”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保定籍跤手在国内国际相关赛事上获得冠军不下百余人次。保定向省队、国家队输送的武术、散打、柔道、自由搏击等运动员,大多都学习过保定快跤。” 王彦会这样告诉记者。而他正是建国后第一位获得全运会中国式摔跤冠军的保定跤手。“当年我20岁时从保定被选入省队,并在1975年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上获得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级)冠军。”
从平敬一等大师到王彦会,再到刘天胜、唐鹏翼,一代代保定跤手正在将“跤城”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体育精神传承,金名片扬名世界
作为体育强市,保定培养输送了以郭晶晶、钱红、庞伟、李冰洁等6位奥运冠军为代表的24名世界冠军、36名亚洲冠军、172名全国冠军,是名副其实的“体育之城、冠军摇篮”。同时,保定先后荣获全国首个“奥运冠军之城”和全国首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享有两张体育金名片的城市。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王彦会认为,保定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中国式摔跤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上,更是走在了河北省乃至全国前列。
“保定快跤是保定人崇武精神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炫丽瑰宝。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保定快跤不仅重视强身健体、实战技术,更重视道德意志的培养和磨砺。”王彦会说,保定快跤和中国式摔跤的发扬光大,是对保定文化精神的发掘,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下,中国式摔跤项目不断发展,全国赛事参加人数逐年增长。对于保定快跤的发展,王彦会信心满满:“相信保定市会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保定快跤以及中国式摔跤文化的传播,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赋能经济发展,展现保定城市魅力,努力打造‘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生动范例,为体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