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老家的菜园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03 10:47

▢张中伟

人们都说胃是有故乡的,有时候比人更清楚家和根在哪儿。记得小时候,每年秋末到来年春天,白菜就是我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那时我老家的村外东北角有一大片洼地,是乡亲们几辈子以来的传统菜园。春夏秋三季,菠菜、土豆、根达、豆角、南瓜、白菜、萝卜相继种下,满目葱茏,鲜翠欲滴,成为乡亲们用之不竭的菜篮子。那一大片绿宛若一颗巨大的宝石,坚守着时光里的陪伴,为我的家乡增添了无尽亮色。

我听老一辈人说,这方菜园从不用化肥,施加的全部是有机肥。这是最有效又不下本钱的方法,充满童趣,令人记忆犹新。我和邻居阿军背着筐头,手持粪叉,捡拾牛马骡粪,它们都是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高效又环保。

有时我和阿军会跟着骡马牛车走很远,我家墙角积存的有机肥越来越多。为捡拾更多的粪,我和阿军经常起大早,为的是第一时间把骡马牛走过的路走一遍,好多时候捡到筐里的粪还带有余温。

再后来我们起得更早,天穹有启明星相伴,捡拾的范围也由村内到了村外,几乎走遍了村子东西南北各方向出村的路,有时还误了上学时间。

我心怀忐忑地赶到学校,向老师说明原因。老师说,捡拾路上的牲畜粪便,既清洁了环境又为父母分担劳动负担,一举两得。我并没受到老师的责罚。老师为倡导同学们帮父母劳动,要求大家以《我是父母小帮手》为题写作文。我的作文生活味浓,感情真挚,还被指定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我由衷地为老师的育人之心和育人之道竖起大拇指。

老家的菜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当属大白菜。从撒种育苗到移栽菜秧,我都陪伴在父母身边,特别是栽白菜,更是亲历实践。

立秋时节,我扛着一把小铁锹跟着父母到菜园掘地翻土,连续蹬铁锹,脚掌又酸又疼。父亲鼓励我,想要吃上大白菜,从这时起就要把菜秧育好。

听了父亲的话,我立刻想到水灵、酥脆又爽口的白菜美食,掘地翻土更有劲了,感觉脚掌好像也不再那么酸疼了。

整好地以后,我不错眼珠地盯着父亲划垄沟撒籽种,将每个细节一一记在心里。待父亲将白菜籽全部撒进垄沟,我便脱掉鞋子,用脚搓土填垄沟。小孩子脚小身体轻,干这个活比大人更有优势,邻居张叔和陈伯家也让我帮忙。如此做了几次,终得要领。我从而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干啥事,肯用心,又得法,准能干成。

三四天以后,白菜芽苗拱破地皮,再过10来天,秧苗长到小孩子吃饭用的碗口大小,就能移栽了。栽白菜讲究挖秧、挖垵、埋秧、浇水、封垵五部曲。栽白菜秧时,父母担心我们小孩子做不好,让我和哥哥只负责运秧舀水。我在父母身旁仔细观察并谨记栽白菜的要领。当我亲手栽下第一棵白菜苗时,心里就像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一样高兴。母亲郑重地说,这棵白菜苗给你记着,它的成长是对你干活质量的验证。

我想白菜苗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心中牢记母亲这句话,以后每次来到菜园,我都会特别留意那棵白菜苗。我及时拔除园子里的杂草,适时浇水,加施有机肥。这棵白菜苗还真为我长脸,沐阳光,经风雨,舒帮展叶,同菜园里其他小白菜比着劲地蹿长。到小雪节气收白菜时,我亲手栽下的那棵白菜苗居然长成地里最大的白菜。父亲高兴地说,只要勤学肯干,就没啥难事。

如今回老家时,我的脚步总会不由自主地走近那片惦念已久的菜园子。

那个地方早已填平夯实,建成了村幼儿园和村小学,不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昔日郁郁葱葱的菜园已成为永远的回忆。

不过,本家堂哥一番话让我感到特别欣慰,40多年来,老家的村子里每年都有好几个考出去的大学生,我们家族家家都有大学生。

我猜,村小学和幼儿园一定是沾了葳蕤菜园的生机和喜气,我似乎闻到了蓬勃而芬芳的味道,好像看到家乡未来的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