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纵逸深厚 雍容雅致

——清永瑆《行书节录宋米芾<弊居帖>》轴欣赏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03 10:50

清永瑆《行书节录宋米芾<弊居帖>》轴。

▢李笙清

清永瑆《行书节录宋米芾<弊居帖>》轴,纸本,纵179厘米,横73.5厘米,武汉博物馆藏。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年),字镜泉,号少庵,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被封为和硕成亲王。永瑆的书法造诣很深,博涉诸家,兼工各体,“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名澍,字若霖,号虚舟,江南金坛人,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下,一人而已。”永瑆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永瑆习书走的是“帖学”之路,他生于皇家,有机会亲睹内府所藏大量法书真迹,遍临历代诸名家法帖,逐渐形成了自己法度谨严、劲挺雅致的面貌。

此书法轴的内容节选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行书尺牍《弊居帖》,该帖又称《甘露帖》,纸本,纵35.5厘米,横50.3厘米,是米芾向友人介绍其在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的居所“宝晋斋”的地理位置与建筑布局的一封信札,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米芾书法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平生对晋代书法家的书帖多有收集,如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十二月帖》、谢安的《八月五日帖》、顾恺之的《净名(维摩)天女》、戴逵的《观音》等墨迹皆有珍藏,于是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宝晋斋”。书斋毗邻运河,亭阁环绕,植被葱茏,林荫蔽日,奇石散布其间,周边环境幽雅。

《弊居帖》全文共100多字:“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沾,洁白如玉珠。郡中图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米芾顿首再拜。”书体法度谨严,书风萧散纵逸,墨色淋漓,一气呵成。因该帖书法精妙,文字雅致,后世书家多有节临书写,如清代张廷济、林则徐等皆有节录《弊居帖》的作品传世。永瑆推崇米芾书法,曾临摹米芾书帖多件,嘉庆二十四年(1819),精镌碑版的金匮(今江苏无锡)书法家钱泳刻石,选刊过永瑆临米芾的书帖。这件作品节录米芾《弊居帖》前面部分,以行书书写,表达了他对这位前辈书家的深深敬意。

清朝宗室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中曾如此论及永瑆书法:“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即赵孟頫,死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即董其昌,1636年卒,1644年南京南明福王政权授予其谥号‘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拔灯法。”通观全幅,书家承袭了赵孟頫的衣钵,兼具董其昌的神韵,同时蕴含着欧阳询的骨气,用笔俊逸流畅,结体疏朗开阔,气雄力健,峻健丰伟,风格趋于娟秀典雅,散发出一种纵逸深厚、雍容精致的贵族气息。

作品左下方款识为“成亲王”,钤白文“成亲王”“诒晋斋印”二印。乾隆皇帝对永瑆的书法十分赞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将被称为“法书之祖”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赏赐给永瑆。永瑆高兴之余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诒晋斋”,别号诒晋斋主人,表达了自己与米芾一样崇尚魏晋书家的意味。嘉庆十九年(1814年),永瑆曾奉嘉庆皇帝谕旨刻写乾隆皇帝《裕陵圣德神功碑》并御题序言,赐名《诒晋斋帖》,以颁赐臣工。永瑆不但书法出类拔萃,文学上也具有相当的造诣,有《诒晋斋集》《诒晋斋随笔》等传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