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05 09:26
□保定晚报通讯员 禹硕 刘帅真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排便少、便干、排便难。
老年人便秘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很多老年人在出现便秘情况后,会自行滥用各种泻药,不仅容易导致依赖药物,甚至有可能会发生结肠黑变病,诱发或加重肛裂、痔疮、反复发生不全肠梗阻、肠穿孔、疝气、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更严重后果。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疗三科医生带来“老年人慢性便秘”需要了解的知识。
老年人慢性便秘可以分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和药物相关性便秘。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便秘类型,根据患者的肠道动力和直肠肛门功能改变的特点分为4个亚型:慢传输型便秘,老年人结肠动力减退,易发生慢传输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便障碍,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此型便秘在老年人中亦多见;混合型便秘,是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症状;正常传输型便秘,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部不适与便秘相关,排便后症状可缓解,老年人较少见。
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是导致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常见器质性疾病,比如肠道疾病(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等)、肌肉疾病(淀粉样病变、硬皮病等)、电解质紊乱(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和心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药物相关性便秘是老年人常用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药物,比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物、抗震颤麻痹药、神经节阻滞剂,以及含碳酸钙或氢氧化铝的抗酸剂、铁剂、利尿剂及某些抗菌药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式进行改善: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进行合理的运动,运动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避免久坐。摄入足够的水分,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1700ml为宜,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这是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基础。
若通过上述方式便秘情况得不到改善,老年人可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便秘类型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判断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