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走近保定工匠

吴海东:山川间的科研追梦人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08 08:19


吴海东(中)在干热岩试采发电设备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李萌 通讯员 盖利亚

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他以山川为伴,与岩石对话,足迹遍布高山峻岭、荒漠戈壁,用汗水和智慧探寻地质领域的奥秘——吴海东,就职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一位常年奋战在地质勘查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地质领域绽放着独特光芒。

近日,远在青海出差的吴海东与记者视频连线,他身着朴素的工服,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那是长期在野外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也是他对地质事业热爱的无声证明。

每次地质勘查任务,对吴海东来说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有一次,在青海某地进行地热钻探时,他们遇到了异常坚硬地层,钻头磨损严重,钻探进度受阻。面对这一难题,吴海东带领团队成员反复研究地层岩性,分析钻进数据,讨论解决方案,并不断摸索试钻,更换钻头型号、调整钻井液、改进钻进参数。经过连续数日奋战,他们终于成功突破坚硬层段,钻探施工得以顺利推进。那一刻,吴海东的脸上露出了疲惫但满足的笑容。站在钻探现场,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工作中,吴海东深知一个微小的数据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研究结果的偏差,因此,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在一次新钻探工艺试验期间,他每天穿梭在轰鸣的设备区中,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他不断上下钻台,手持记录本仔细记录每一项数据、每一个细节,与司钻师傅交流,了解每一个异常工况的详情,确保每一项数据的准确性。

吴海东不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还不断追求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提升。

2019年,针对干热岩的特点,他创新提出干热岩冲击回转复合钻井工艺,并组织研制了系列耐高温硬岩提速钻井工具和仪器。这些创新成果破解了钻进速度低、钻头寿命短、井下事故率高等难题,硬岩机械钻速提高了3倍以上。他还提出控压隔热循环采热系统与工艺,研制了干热岩柔性串联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实现了青海共和干热岩高效稳定开采与发电并网。

除了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吴海东还非常注重团队协作。他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完成了干热岩型深部地热全流程技术实验验证,实现了干热岩试验性发电并网,建立了国内首个干热岩试采示范工程与科研基地。这些成果有力推进了高温硬岩钻探、循环采热发电、裂缝监测等技术进步,深化了深部热能开发理论认识,促进了行业进步。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高效钻探、压裂监测、岩溶热储改造等相关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为京津冀深部地热开发利用、苏北干热岩勘查开发、山西阳高高温地热开发等深部地热重点工程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服务“双碳”战略。

在生活中,吴海东是一个乐观向上、热爱自然的人。尽管地质勘查工作艰苦而枯燥,但他总能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在一次地热采热试验中,现场持续高温,气氛紧张,然而,吴海东却突然转身跑回生活区,拿回三只鸡蛋,他蹲在井边,将鸡蛋放在出水口边,利用高温热水来煮鸡蛋。几分钟后,他赶忙招呼大家来分享这热乎乎的“美食”,他笑着跟大家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成果之蛋’。”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仅让吴海东在工作中保持着良好心态,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激励着团队不断前行、不断进步。

大地无言,只有努力前行的人,才能不负时光。多年来,吴海东在地质勘查科研一线默默耕耘,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和重点研发子课题,完成多项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1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他还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入选了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

然而,对于吴海东来说,这些荣誉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他的目光始终投向未来。他深知,地质勘查科研事业任重而道远,他将继续坚守在地质勘查科研一线,追逐着他的地质梦想。他用坚韧不拔、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地质科研论文写满山川大地,为祖国的地质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