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13 08:50
1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现阶段仍是我国外贸的主体。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融资渠道相对有限,难度高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近几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受国际市场波动、汇率波动以及政策波动等影响,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系统性风险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力度较大,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贸易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难度;外贸企业融资流程相对复杂,审批和放款周期也往往较长,部分融资可能会涉及国内外银行进行双边验证,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订单需求的外贸企业来说挑战较大,尤其对小微外贸企业来说难度更大。
“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弱,面临突发性汇率波动时,对已签订的外贸合同执行难度依然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苏庆义指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关于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等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关于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金融综合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紧跟外贸发展趋势,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结算方式变化、贸易流程特点、应收账款可控程度、市场需求和自身展业能力,合理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积极开展外贸金融服务,提供支付结算、融资融信、财务规划、风险管理、关税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外贸金融产品服务和外贸金融整体解决方案。鼓励银行推动内外贸、本外币、境内外业务融合发展,满足外贸企业国内生产组织需求。
在10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介绍助企帮扶有关举措时提到,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在工程建设、外贸出口等相关领域,推动履约保证保险、关税保证保险来替代保证金。这项措施上半年已经帮助52万家企业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压力。同时,还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采用“信用保障+保单融资”这种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式,帮助众多出口企业减少后顾之忧。
当前地缘政治影响持续外溢、贸易保护限制不断增多,对传统的资金通道、融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会长王亚平建议,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贷、出口信保等加大对我国优势产品的出口支持力度。同时,我国应加强外交、外贸、外汇等政策联动,为企业开拓更加多元的海外市场营造良好环境。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