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张利众:仁心仁术彰显大医情怀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4-11-26 09:56


□保定日报通讯员 葛 川

合理用药、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提到保定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医师张利众,这是大家的第一印象。

春去秋来,初心不改。张利众在中医这条路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他秉持勤勉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潜心钻研中医内分泌、妇科等各类疑难杂症,使众多的患者回归健康生活。

“我出生在山区,医疗条件不好,想着自己学到本事了,对乡里乡亲能有个帮助。”谈起从医初衷,张利众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张利众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技术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日久年深,他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本笔记本写厚又读“薄”,多年积淀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令他的医术由量变产生质变。他曾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并参加多部论著编写,在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SCI论文。这期间,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从医初心从未动摇。

“这是不是弄错了?只开这么几种药?”患者唐女士匆匆跑进诊室,向张利众问道。一旁前来复诊的刘女士笑着说:“别看药不多,但效果很好。”原来,刘女士曾患有哮喘、鼻炎十年,时不时发憋、气喘,令年仅40岁的她苦不堪言,期间多次住院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经朋友介绍这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张利众。“吃了百十来块钱的中药,这两个月没发憋咳嗽,状态特别好。”刘女士惊讶于这小处方的大疗效,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认识。

除此之外,他的“食疗方”,也受到患者诸多赞誉。曾有一位来自周边山区的老太太,盗汗严重,张利众仔细把脉后,告诉她:“回去用您家里的玉米杆煮水喝。”老太太半信半疑离去,一周后复诊时高兴地说:“张大夫,我现在好多了,这下您可给我省了不少钱!”

出身山区的张利众,深知百姓的难。“许多家住周边区县的患者大老远来一趟很不容易,路费加上医药费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100多斤粮食的收入。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我尽量用经济实惠的药,如果能通过饮食、生活调控解决病痛,就尽量不开药方。”张利众多年行医一直秉承一个准则,那就是“重德轻利求疗效”,让患者在治好病的同时,能够少花钱。

张利众凭借仁心仁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爱戴,收到许多患者送来的锦旗、表扬信。

随着前来问诊人群越来越多,加班加点看诊早已成为张利众的工作常态。前不久的一天中午1时,接诊完列表最后一位病人,张利众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您好,张大夫,我是从深圳过来的,您能给我加个号吗?我这两个月怎么都睡不着,实在太难受了。”一位年轻小伙子急急忙忙走进诊室,上前说道。见小伙子面黄肌瘦、神情痛苦,刚刚准备去吃午饭的张利众又坐回桌前,没有丝毫不耐烦,认真把脉、问诊、开药、叮嘱。

“每周的专家门诊,正常出诊时间是7时45分到11时45分,张主任一般都会拖到中午1点多下班,常常忙完以后食堂也没饭了。一年四季,他的候诊列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下至三岁小儿,上至百岁老人,甚至许多外地患者都慕名而来。”门诊部主任刘英敏介绍。

谈起这些,张利众说:“说不累肯定是假的,但人家这么远过来,我加会儿班就能换来他们的方便,挺值得,每天虽然那么忙,下班后心情却总是很好,很有成就感。”他自小在心中深深埋下的那颗“治病救人”的种子,破土而出、绚丽绽放。

张利众一如他的名字,怀利众之心,行利众之事,怀揣满腔热忱,年复一年坚守在诊室这片方寸之地。他以医者仁心护生命之光,他的不辞辛苦只为给更多患者化解难题、解除病痛。他总是说:“我只是做着医生应该做的事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