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那些等电影的日子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29 08:10

本版插图 四月

□海霞


“李新来了!万章来了!”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整天想着盼着李新和万章,一听说他俩来了,兴奋得眼睛发亮,一蹦三尺高。

李新和万章是公社里的电影放映员,他俩一来,我们就能看到日思夜想的电影了。

他俩总是骑着自行车,腰背挺直,英姿飒爽,看着着实带劲儿。他们的车后座上带个小箱子,里头带着放电影的设备。他们直奔大队办公室,我们一路追在车子后面。

一想到晚上就能看到电影了,我的心就像一朵徐徐绽放的鲜花,走到哪儿,哪儿都闪闪发光似的。

你看,天地明亮,菜园碧绿。黄瓜嫩生生地使劲地长,绿色豆角眼看着又长了一寸,青莹莹的西红柿还没涂上红胭脂,绿色大肚子葫芦亮得耀眼,到处都弥漫着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

我的快乐膨胀得快要爆出胸膛了,妈让我干什么活我都乐颠颠的,欢实得连蹦带跳。天还没擦黑,呼噜一碗粥,便飞也似的跑向村中的大河套。电影屏幕就挂在干河套里,河套长长的,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石子。白色的电影屏幕上下4个角挂在两根粗棍子上,棍子底部用大石块压住,看着那么稳稳的。

孩子们早就来了一大片,坐着、站着、说着、笑着……叽叽喳喳打闹着。天渐渐黑下来,大人们也陆续来到河套。每家的孩子早给大人扛来木凳占下了地儿。男人、女人坐在木凳上,疲惫的面容在暮色里在轻风中柔和起来。女人们唠起嗑来笑个不停,男人们从烟袋里挖出一锅烟,神态轻松地吸一口,一天的疲劳就随着丝丝缕缕的青烟飘散了。

“嗷!李新和万章来了!”

我们欢呼着、雀跃着,一束光芒射向屏幕,开演啦!“嘿嘿——《小兵张嘎》”。河套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电影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东西,在那个浓缩的、变幻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从没见过的人和事,它是那么神奇地吸引着我……

乡村的日子宁静而简单,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加迷恋电影了,也更加盼望李新和万章的到来。

万章是个硬朗帅气的小伙,李新却有着一张姑娘一样的脸庞。有一天我们知道李新结婚了,看到一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子陪着他一起放电影。

放电影不仅仅是我们孩子的乐事,更是全村人的一场盛大聚会。对于盼了几个月才盼来的一场电影,我们从来都看不够,即使同一部片子,看几遍也看不腻。今晚在我们村看了,明晚到碾子台或田岗村放映,我们还会跑上几里地追着看……

在没有电影的日子里,我们嫌日子太慢,嫌村里太抠,不请放映队来。我们甚至怨田岗村:“不是很有钱的村子吗?不是比哪个村子放电影放得都多吗?怎么也不放电影了呢?”

那时村里放电影是要出钱的,三里五乡都知道田岗村经济条件好,爱放电影。

我们聚在一起叽咕:“怎么还不演电影?”一旦有人得到田岗村要放电影的消息,也不问究竟,天还大亮着就成群结队奔向田岗。有时走到一半路程,迎面有本村人往回走,“回吧,回吧,没演。”

“啊?”我们不死心,抱着一丝幻想还往前走,迎面又是一拨往回返的人。

“真没演啊!”

这才转身往回返,有点失望,又开始埋怨,“这田岗,办事不地道,没个准儿。”但我们并不生气,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往回走。这时,天空像是罩上了一块遮光的幕布,完全黑下来了。别看三四里的路,我们摸着黑也不会走错,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有个坑,哪里挡着块石头,我们心里清楚着呢。道路两旁已是长得一人高的玉米,随着晚风沙沙地响,像是谁在捂着嘴偷偷地笑,笑我们痴呢!可是为了看电影就算白走一趟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在没有电影的日子里,时光缓慢悠闲,我仿佛能看到时间的小脚丫在老槐树上摇来晃去,一点也不急的样子。

老师在黑板前讲课,我听着听着脑子忽悠一下:“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演电影了?什么时候才有电影呢?”

忽然有一日,有人说距离我们村十几里的皮岗要演电影了,还说消息很可靠,我们激动得奔走相告。但是皮岗毕竟路程远,去看电影的人就少了许多,可我们还是组成了八九个人的队伍,没等太阳下山就出发了。

穿过田岗村,爬上北面一座叫王至岭的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弥漫着浓浓的青草味道。我们甩动着胳膊不时踢开脚下的石子快速赶路。我还着急地不时催促后面的人,“快点儿,迈步大点儿,去晚了开演了就看不到开头了!”

攀过王至岭便是白沙河,河水在夕阳下闪着赭红的光,远山已渐渐暗下来。蹚过白沙河,离皮岗还有几里路呢,我又催促后面的人,“快点儿,迈步大点儿!”

夜色泼墨似的铺天盖地,我担心迟到会错过开演的时间,就蹭蹭地往前跑。

终于,皮岗村到了。

村外一大块被杨树包围的空地上乌泱泱的人头攒动,银幕挂在两棵高大的杨树之间。电影就要开演了,我长吁出一口气……那晚的电影是《宝莲灯》,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宽银幕电影,长方形的银幕比方形银幕大了很多,人物显得更高大,视觉冲击力更强。电影散场后,沉香“劈山救母”的画面感觉还是那么震撼。

回家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蹚过宽宽的河,来到高高的王至岭南山下。月色朦胧,连绵的山峦黑森森的,仿佛巨大的怪兽似的,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丝丝害怕的感觉,似乎身上有了沉香的魔力。

一部电影,一个世界,一场场心灵的洗礼。《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少林寺》《野猪林》……我在盼电影、看电影的日子里一天天长大,无形中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

“田岗要演电影了,听说是《李清照》。”

我知道李清照,女词人。语文老师在课后给我们读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这一句,就美得让人心生欢喜,于是我记住了李清照……

我跑回家,“妈,你知道李清照吗?”

“李清照是谁?”

“你连李清照都不知道?”我对妈有点失望。

“我知道李清照干什么?李清照能给你们做饭?”

“田岗今儿晚上演电影,演《李清照》。”

“想看电影想魔怔了,今儿晚择花椒,铰下树的花椒不赶紧择出来就捂黑了,那就卖不上好价钱了,今儿晚谁也甭想去看电影。”妈说。

我知道,妈认为知道李清照不如择花椒重要,花椒是一家人吃穿的指望。其实,我也说不明白知道李清照有什么用,可我固执地认为,我们还是应该知道李清照的。

天还没黑下来,趁妈不注意,我一溜烟跑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这月色溶溶的夜晚,电影里诗词的韵律如涟漪般在心河上荡漾开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