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淘井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1-30 20:41

▢许明辉

提起淘井,现在的年轻人有的可能听说过,亲眼见过的人不多。早在生产队的时候,大多数农村没有自来水,一个村子只有一两口井,井口安装着辘轳,家家都有一口水缸,社员们从水井里取水,用水桶挑回家,倒进水缸备用。那个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人们住的是土坯房,屋里院里都是土地面,出了门也是土路,所以各家的水桶下面都沾有泥土,这样就形成了在井里取水同时又在井里涮桶的现象。井口是常年敞开的,没有任何遮挡,刮风、下雪、下雨都会污染井水。久而久之,水井里的污垢越来越多。另外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井水越来越少,越来越浑浊。

我们村北口那口老井的井口大,直径有两米多,年头也比较长了,井壁是砖砌的,长了厚厚的青苔,浑浊的水让社员们苦不堪言。1968年秋季,生产队长组织社员们开始淘井。先是卸掉井口的辘轳,搭了个三脚架,在三脚架的顶部固定了一个滑轮,准备了一条大绳和两三个水桶。接下来就是选择下井人员,基本条件是年轻力壮、反应灵敏、动作快,不怕苦不怕累。当时我才15岁,但我有力气,也能干,队长派我参加淘井工作,而且还真的下了井。

下井的人下井前头上披着麻袋,腰间捆着绳子,身上只穿着裤衩。队长准备了一瓶白酒,让下井的人都要喝一口,说井下冷,暖和暖和身体。我一只脚蹬在桶里,双手紧握大绳,慢慢地来到井下,当双腿伸进泥水中时,立刻感到寒气逼人,不一会儿的工夫,浑身就打起了哆嗦。井下共有4个人,我一锹,他一锹,大家轮番将污泥装进桶里。装满以后,井上拉大绳的男男女女五六个人快速把桶拉上来,把污泥倒在距离井口稍远的地方,就这样循环往复清理着井下多年积累的污泥浊物。

此时,井上还有4人做准备,每隔大概半小时左右轮流换班。

井下空间小,4人的铁锹不时地交相碰撞,发出哐哐当当的声音,水桶往上拉的时候连泥带水不停地往下掉。水桶上去或下来的时候保持不了垂直稳定,总是不停地晃动,所以还要防止水桶砸伤人。井下作业有一种紧张的气氛,大家急促地操作着,随着污泥越来越多地拉到井上,井水越来越深。

队长站在井口,看了上边看下边,指挥着井上井下的人们紧张地作业。当井水到了齐腰的位置后,地下水突突地往上冒,这时候就很难弯腰再挖泥了,于是,队长下令停止作业。井下的人先后被大绳拉到井上,4个人浑身打着哆嗦,大伙急忙帮着清洗身上,穿好衣服。最后拆掉三脚架,重新安好辘轳,淘井大功告成。淘井通常需要半天的时间。

新淘的井,井水清澈甘甜,在井上能看到地下水不停地往上翻滚。

像这样的淘井我参加过两次,都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当时在8个人中我的年龄最小,队长表扬我很能干,很勇敢。正因为我有下井的经历,生产队在评工分时特意给我长了半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