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保定: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构建多元参与“大救助”格局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04 07:20

保定晚报讯(记者耿静 见习记者段恋 李俊博)12月3日,我市召开“《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保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相关情况。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民政部、省民政厅工作要求,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上精准高效、及时预警,在分层分类救助帮扶上覆盖全面、综合施救,在抓好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上提质增效、兜底有力,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上救急解难、托牢底线,在服务类救助创新发展上温暖精细、优质多样,初步构建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救助制度体系。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34.18万人被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其中低保对象16.82万人、特困人员3.11万人、低保边缘家庭10万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4.25万人。民政部门与农业农村、医保、税务、住建等部门累计进行数据信息比对30余万条,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根据省有关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保定市民政局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保民〔2024〕2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人员共6类,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充分利用省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持续推进部门间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市级相关部门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提高救助精准度。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情况,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横向联动政府救助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工和志愿服务机构、慈善组织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层次救助服务。统筹政府和社会等各种力量、资源,不断扩大综合帮扶供给。

为了促进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方案》更多地考虑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状况,明确了6类低收入人口的认定范围、认定程序、认定责任。全面实行“一次申请授权、分类审核确认”的低收入人口认定机制。在做好低保、特困人员、低边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信息录入和监测的基础上,将不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对象,退出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满2年的对象以及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等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群体,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对11个市级部门13类数据归集工作进行明确。拓宽专项救助范围,将法律援助纳入专项救助,并将6项专项救助范围全部拓展到所有低收入人口。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市级部门责任清单和工作任务分解表,细化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保定市民政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集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