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05 09:01
□邓勤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在诞生初期是一个起源于自然的神话。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宁稼雨认为,神话在其产生之时的远古时代即被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进入文字时代后以文化记忆的形式在原生性文献中求得一席之地。随着文学的出现与发展,神话在各类文学体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演绎,内涵日益丰富与拓展,甚而有所变更,功能也由抒情、咏物的载体更多地转变为文学演绎的主体。可以说,神话在与文献、文学的交织互动中借由进入文献记载、文学演绎领域而实现新的发展,进而借由从属到相对主体的地位转变来真正确立自身的主体性,由是实现境界的转进。
宁稼雨等编著的《涅槃:中国神话的文学之路》分为“肇造区夏,泽润千秋”等四辑,是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从雅文学到俗文学,展现了“牛郎织女”等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中经历的再生,由神话的文学之路观察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书中用27个神话原型勾勒中国神话文学的整体面貌,以晓畅平实的语言风格清晰地梳理了每个神话的原始形态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及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大放异彩的过程,呈现了时代对神话的文学之路的深刻影响,揭示了中国神话和神话文学对于承续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书中对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和故事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解答了长期以来的疑惑。比如西王母形象从人面兽身到雍容华贵女子的变化、董永故事中织女身份的问题,以及望帝是人还是杜鹃鸟等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从变迁的视角下变得清晰易懂,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只是神话漫长发展演变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当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了解整个变化过程后,这些问题便不再是困扰。而且,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各个章节对每个神话原型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元素从出现到凸显的轨迹。宏观层面上,作者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化舞台主角从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的转移这一创见,准确地把握和揭示了神话文学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这部书在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从学术角度来看,本书更注重“探流”,关注神话在文学中的演变轨迹,让我们看到了“再生性”神话文献所塑造的繁荣文学盛况,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文化意义方面,它承载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所蕴含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在后代文学作品中不断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片段,像明清小说对董永故事的爱情化演绎、鲲鹏故事中文化意蕴的转变、清人小说对鲧取息壤故事的再创造等,这些内容让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为我们在价值判断和内涵界定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