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06 11:29
□王永红
每年秋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中学都会组织师生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作为从高碑店市第八中学来到这里支教的教师,援教期间我也积极参与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感受成长。对于去年秋天的助农活动——帮助枣农收红枣,我印象格外深刻。
那天,我们和学生带着劳动工具迎着朝阳向红枣地出发。当年的红枣大丰收,品质也好,枣农心里乐开了花,见到孩子们来帮忙捡拾红枣,他们喜笑颜开地把我们领到自家红枣地里。
红枣树一排排站立着,把红枣高高举起,枯黄的枣树叶子多数已落下,偶有零星的叶片挂在枝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们还没有进到枣树林里,空气中就飘来了诱人的枣香。为了便于捡拾,枣农用竹竿把树上的枣通通敲落,红枣和黄叶铺了一地,像一张红黄相间的巨大又厚实的地毯。
我和另一位老师给同学们分组并讲了注意事项后,同学们按部就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互帮互助,小组间还展开了捡枣比赛。有的小组有一种像筛子一样的工具,但是孔比较大,先把红枣、叶子和土石一起装进筛子,然后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各自用双手端着筛子的一侧来回做拉大锯的动作,很快就能把土和小石子筛下去,叶子也会在上面聚成一团,一把一把地扔出叶子,就剩下红枣了。这样捡枣的效率很高,不足之处就是尘土飞扬,孩子们的衣服上、头上都是土,看上去像土娃娃,但他们很喜欢这种“游戏”,笑得特别开心。
枣农热情地请我们品尝红枣,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欢快地在“地毯”上挑选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枣,送到嘴边美美地品尝这甜甜的糯糯的人间极品。中午大家一起在地头享受阳光午餐,把装枣用的空筐倒过来摆成一排,拼成一条长长的“餐桌”,师生们面对面围着餐桌席地而坐。夹杂细沙的小风吹干了大家额头的汗水,也吹走了劳动的疲惫。孩子们纷纷拿出家长准备的爱心午餐,分享着抓饭、馕、面包、烤羊肉、自发热火锅……欢笑声飘荡在枣林里。我也被孩子们照顾得很周到,享受到了吃“百家饭”的幸福。
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大地上,呈现出一派祥和的丰收景象。一筐一筐的红枣被装上车,喜气洋洋的枣农不断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着夸赞和感谢的话。
“娃娃们真是长大啦,都能帮大人干活了。”
“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干活还挺快。”
“红枣捡得真干净!”
……
孩子们手拉手、肩并肩地走着,谈论着哪个小组的劳动成果更多一些、谁干活更快一些。这一天,他们都拼尽了力气,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幸福感,体会着团队合作的成就感,心里特别满足。走在一旁的我,虽然已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竟然也如返老还童似的,拥有了孩子一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