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08 11:37
▢吴昆
在众多的文物收藏品类中,清代的掐丝珐琅是非常独特的一类,只因其过于精美。这次看展,我便欣赏到了一只清乾隆掐丝珐琅饕餮瓶,印象很深刻。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一种将细铜丝掐成各种图案轮廓焊在铜胎上,再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工艺品。这种工艺起源于元代,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挑选优质的铜胎,经过精细的打磨和处理,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然后用镊子将细如发丝的铜丝掐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再把图案焊接在铜胎上,之后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在图案中。珐琅釉料的颜色鲜艳夺目,质地细腻光滑,经过高温烧制后与铜胎紧密结合,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最后对烧制好的掐丝珐琅作品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亮丽,呈现出宝石般的光泽。
瓶作为一种容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形状的陶瓶。随着时间的推移,瓶子的材质和造型不断发展变化。到了明清时期,瓷器和掐丝珐琅成为了制作瓶子的主要材料,这也让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容器,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凶恶贪食,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具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在古代,人们常常将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玉器等物品上,以祈求平安吉祥。
这只瓶子高约18.3厘米,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瓶身呈圆形,腹部微微鼓起,颈部细长,口部微撇。瓶子的高度适中,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腹部的饕餮为主要纹饰,形态凶猛,霸气侧漏,在传统文化中,这样的饕餮可以镇住一切鬼魅,适于装饰和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