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11 10:46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一年来,金融业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质效,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业优化资金结构,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机构在政策优化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双管齐下,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差异化拨备优惠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优先支持制造业融资需求,推动加快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保险资金额度大、使用期限长、投资稳定,具有跨周期属性,在初步应用化及产业孵化阶段,可开展股权投资。银行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承销等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保险方面,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投资研发转化损失险、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险等特色产品逐步落地,更好护航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各类特色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将资金“送上门”。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稳健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9003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2023年10月以来,人民币贷款新增19.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9万亿元;沪深北交易所共有118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808亿元;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12.4万亿元。1年期LPR已累计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已累计下降60个基点。
当前,我国金融总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9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接连发布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方面,各家银行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充分运用利率优惠、费用减免、绿色通道、贷款规模等一揽子举措,为小微企业精准匹配合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方面,将续贷对象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期限暂定为3年调整风险分类标准。
新一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健全资本市场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大幅提升相关机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台后,资本市场迅速出现信心回暖趋势,股市交易活跃,股指大幅上涨。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