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心中有梦好飞翔

——读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12 10:31

□史新会

相对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以及《病隙碎笔》等名篇,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恐怕读过的人会更少些。暑假,桑拿天蒸得人心烦气躁,捧读小说渐有清风拂面之感,慢慢地便沉了进去。

《命若琴弦》的人物不多,故事也简单,就是写了三代眼盲的说书艺人的苦乐人生。群山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除了蹦跳奔跑的山鸡、野兔、狐狸等小野兽以及盘旋空中的鹞鹰,山谷中就只有一前一后走着的一老一少两个瞎子,走一天才有一片开阔地,才有几个村落。枯燥乏味、寂寞煎熬远比衣食之忧折磨得人难受,更何况他们还得忍受人们的歧视。野羊岭里尖声细气的小妮子兰秀儿与小瞎子两情相悦,却终也没有勇气拗过世俗而远嫁山外,痴情的小瞎子苦苦寻觅,最后跌倒在雪地里一心等死。老瞎子更是不敢回首往事,想起来就犯病——头昏,胸口憋闷,浑身紧巴巴的难受,身体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爆炸——年轻时,他肯定也有过致命的情感创伤,那是他一生抹不去的痛。

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眼前一片漆黑,心中满是凄苦,然而,他们却犹如路边石缝里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原来是琴槽那一纸药方,还有师傅临终的叮嘱:用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琴弦做药引子,按方吃了药就能看见东西。为了能睁开眼睛看一回,老瞎子的师父遵照师父的遗言弹断了800根,去抓药时被告知那是张无字的白纸,他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又郑重地把药方放进老瞎子的琴槽里,只是那药引子从800根增加到了1000根。老瞎子盼了50年,弹了50年,一晚上一晚上地弹,一根一根尽心尽力地弹,终于弹断了1000根,然而……他又把药方封在小瞎子的琴槽里,并叮嘱得弹断1200根。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还能弹断1200根?

《命若琴弦》不只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它更像是一篇寓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些都是史铁生独特的人生体验。命运对史铁生的打击是残酷的,而他钟爱的文学就是藏在他琴槽里的药方,就是不断回响在他耳畔“弹断1000根琴弦”的叮咛。正因为有了这些,史铁生才在轮椅和病床上弹奏出了铿锵的人生乐章,创作出一部部富含哲思的文学名篇。

值得吗?为了那一张无字的白纸,为了那虚妄的药引子,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人们不禁要这样问。其实,老瞎子也曾一遍遍地问自己,结果总是在心里反反复复对自己说:“值得,当然值得。要不怎么着?就这么死了去?”是的,要是没有这个念想,也许他早就垮掉了,根本没有勇气也不可能走过如此艰辛的70年。当他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心弦立刻就断了,这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忙,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快乐。那时总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这时,他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他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的才有了生气,有这还不够吗?至于最后能否看一眼世界已不再那么重要,关键是活着有奔头、能快乐——这绷紧的琴弦就是生命的支柱。

“人活一口气”,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人没了精气神就什么也干不成。骆驼祥子当初心里有个梦想,就是要拉上自己的车,什么苦什么罪都不怕,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后来他这一梦想破灭,生活就没了希望,便像断了线的木偶,立时垮了。所以,人活着心中总还得有梦想——一剂人生的药方,不然人心就是空的,心弦就是松的,更别说弹奏出什么曲调。

正所谓:心中有梦好飞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