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13 09:02
□白国斌
红薯在我们农村老家俗称山药,因其易种、产量高,在大集体生产队的年代很受欢迎,是农户差不多一年的食粮,在那个年代,生产队种植山药的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山药井是储存鲜山药的地下储藏窖,冬暖夏凉,空气基本不流动,减少山药的氧化,是储存鲜山药极佳的地方。
一晃60多年过去了,大集体生产队时农家的山药井早已不见了,但是,如今每当吃上山药时,我就会想起故乡,想起童年的山药井,那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山药井要避开门户,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远离水道的偏僻向阳处。山药井口圆肚大,直径约50厘米,深5米左右,一般是一井一室。挖山药井是一个力气活,上下二人合作,下挖上拽。井内空间有限,挖井人只能蜷缩着身体蹲在井里,用短把小圆头锹挖掘,再把土装进筐里,上面的人紧握吊绳小心地提上来,以免砸伤挖井的人。往下挖可适当挖大些,井底直径可达80厘米左右。
竖井两边需挖出两排蹬脚的坑,使人上下井时手脚能叉开使用。竖井挖至5米左右要往侧面开挖窖室,开室的上方要尽量避开地面建筑。开室时土量大、运作快,手提土就不方便了,需在井口安装辘轳,用来吊土。下面人挖洞装土、上面人拧辘轳吊土,上下呼应,二人合作,效率大大提高。
窖室的顶是半圆形,高约一米五,宽一米左右,深约两米,以能转开身体为宜。井底留一个略高一点的台子,上下吊筐时方便。山药井挖好后再用砖把井口向上砌几层,周围培上土,防止土落到井中,更防止雨水流进井里。然后抽时间到河滩上拉几小车大粒沙子,晒干,再把沙子均匀地铺在窖室里,留下一部分放山药时用。
我曾在老家挖过一个一井一室的山药井,那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我和母亲从入伏那天开始,主要利用星期天挖掘。据说伏天挖的山药井储存的山药等到来年夏天也不会长芽和腐烂。
冬储的鲜山药一般是麦茬山药,又称蔓子山药,这种山药比较脆,口味香甜,纤维较多,易储存,是过冬的必备食粮。秋天时把生产队分的山药拉回家,放在山药井边晾晒几天,然后挑选那些粗细长短差不多、表面光滑好看、没有伤和病菌的,一筐一筐送到井下,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在窖室的沙土上,再撒上一层沙土。堆放时尽量避免山药与室壁直接接触,整个窖室装七八成满为宜,留出换气的空间,装好后再在山药上面撒一层厚厚的沙子保鲜。
深秋时节在井口上盖一个大竹筐,以保持通风,入冬后再盖上个破草帘,天再冷时,井口再扣一口破大铁锅来保持井内温度。开井拿山药时,特别是开春,要用绳子系上一个空筐篮放进井里上下拉动几下,使井里空气流动起来,再等一会儿,把点着的煤油灯慢慢系到井里,灯若不灭便可下井。
家乡的山药井早已不存在了,但它却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忘而又温情的记忆,更是那个年代一段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