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从食器到礼器:凤鸟纹方座簋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15 13:30

凤鸟纹方座簋。

▢马小江

凤鸟纹方座簋为距今约3000年前西周早期青铜器,通高28厘米,口径23.5厘米,重6.6千克,侈口,圆唇。方座簋,顾名思义就是在圆簋下面再加一方座。圆簋部分器型较为丰满,方形底座用于增加稳定性,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增加了实用性。

凤鸟纹方座簋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省陇县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1998年,陕西省陇县东南镇纸沟村的村民修路挖土时偶然挖出了几个“老物件”,凤鸟纹方座簋就是其中一件,它是这批文物中器型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器物。该器物纹饰精美,造型别致,上圆下方,凤鸟等纹样栩栩如生,因器物上刻绘大量凤鸟而得名。

刚出土的凤鸟纹方座簋因受到自然侵蚀,表面铜锈严重,且器身已经严重变形,但岁月的洗礼依然无法掩盖其精美的造型。凤鸟纹方座簋带有方形底座,这种样式的簋在陕西省内虽不算少,但在其他地区却比较少见,这种装饰有长冠凤鸟纹的方座簋在国内尚属首见。

凤鸟纹方座簋腹部的凤鸟纹极具特色,圆睛,钩喙,头上饰有飘带一样的冠羽,末端上卷,俏皮灵动。鸟身较短,遍饰状如倒刺的羽毛,尾羽较长,尾巴下折,与上卷的冠相呼应。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陕西,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凤鸟纹方座簋整体敦实大方,鼎身曲线柔和流畅,纹饰精美神秘,颇具雍容华贵之气。

凤鸟纹方座簋主体4组凤鸟纹饰各有特色:一是簋的颈部饰有两组小凤鸟纹,每组以一兽头中心对称装饰着4个小凤鸟纹,鸟钩喙,头上有心形冠饰,尾羽呈叉状;二是簋的腹部饰有两组大凤鸟纹,每组由两个头部相对的大凤鸟纹组成,鸟形奇特,张喙,圆目突起,长冠后伸与身体平行,身体修长,两只凤鸟合起来看好似兽面,扉棱为其鼻梁;三是簋的圈足部分饰有两组长尾凤鸟纹,鸟钩啄,头上有心形冠饰,鸟身较短,双翅上翘,尾羽细长,尾羽中部有一支向前卷起的小羽;四是方座4个侧面饰有相同的图案,中部由直棱纹组成一个长方形,在其上部饰有4个小凤鸟纹,鸟身、鸟尾较短,冠饰为绶带式冠羽。此组小凤鸟纹与颈部的小凤鸟纹相似。另外,方座上边四角各饰有一个较为夸张的浮雕牛头,两耳内的簋腹部各饰有一阴刻蝉纹。通常,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凤鸟纹被古人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自殷末至西周中期,由于青铜器上大量用凤鸟纹作为装饰,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为“凤时代”。这件凤鸟纹方座簋通体以凤鸟纹为主要装饰,即使在“凤时代”的青铜器上也不多见,对研究青铜器上的凤鸟图案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说文解字》中对簋的阐释是“黍稷方器也”,意思是说簋是盛放黍、稷、稻等食物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型餐具。簋作为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和食器,最初是用来盛放谷物或其他食物的容器,后来,簋逐渐作为礼器使用,不仅是古代中国贵族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还是体现社会等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簋的数量和质量常常也被视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之一。

可以说,凤鸟纹方座簋是王公贵族的高等级餐具。青铜簋大多厚重而华丽,可见当时王公贵族的生活非常讲究。作为礼器的簋,在商周礼制中通常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

方座簋作为青铜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主要存在于西周时期,它源于陕西宝鸡,是商末周初中国西部文化的产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