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母亲为我织毛衣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15 13:36

▢陈鑫

天冷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怀念母亲为我织毛衣的那段岁月。

儿时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在穿衣着装方面可供选择的不多,不像现在的衣服款式新颖,还可以随时网购,一键下单。那时外面穿的大多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下来的旧衣,洗洗改改再接着穿,而衬里的毛衣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织的。

每年秋冬季节,天气还没开始转凉,母亲便早早到县百货大楼挑选各种毛线,准备为我织毛衣。五颜六色的线团拿在手里,有种暖烘烘、软糯糯的舒适感。市面上的毛线有很多材质,普通人家用得最多的还是人造毛(腈纶),优点自然就是实惠,缺点也很明显,尤其是脱衣服的时候会“噼噼啪啪”地产生恼人的静电。

母亲织毛衣的手艺全靠闲暇自学。除了向其他人请教,她还专门买了诸如《上海棒针编结花样500种》这样的教材,自己对照上面的图样研究各种织法。出于好奇,我也偷偷翻过这些书,可对我来说其中的复杂程度无异于天书。在不断的钻研学习下,母亲不光能织相对简单的款式,还能巧妙地在胸口、颈口等位置装饰出漂亮的花纹,或是织一个时髦的鸡心领,以至于后来还在同事和邻居中渐渐小有名气。

正式织之前,母亲会拿出软皮尺仔细给我量尺寸,大致估摸一下才开工。织毛衣的棒针通常以竹针居多,也有用不锈钢针的。毛衣针在母亲手里灵活地翻飞着,麻花、罗纹、正反……两根针头在一起挑动,看上去就像是两只小鸡在比赛啄米,令人眼花缭乱。原本一团团的毛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纵横交错,被编织成一个个美妙的童话。这是一项极其耗费精力和体力的活计,一有空闲,母亲就会搬个小椅子坐下来,手上忙个不停。白天既要上班,又要照料一家老小,只能等到晚上家里人都睡下了,她这才有一些相对宽裕的时间。我经常在迷迷糊糊下床撒尿时看到昏黄的台灯下母亲那不知疲倦的瘦削身影和她手里那件逐渐成形的毛衣。

织得差不多的毛衣半成品要时不时上身试一下,以便于整体调整。母亲喊我过去,把手里的毛衣举到我面前贴紧,上下左右反反复复打量一番,提一提,捏一捏,看看哪里有问题,然后再想办法改工。如果看起来短了或小了,母亲则会带着意外而欣慰的口气嘀咕一句:“这才多长时间,又长个了。”

除了上身穿的毛衣毛衫,母亲也会织些毛裤、围巾、帽子、手套等,把我包裹严实,撑得外套鼓鼓囊囊再出门上学。坐在父亲那辆二八大杠上,行进在冬天的风里,除了眼睛周围被吹得有点刺痛,浑身都是暖烘烘的。

上小学之后,我个子长得快,往往去年刚织好的衣裤今年拿出来再穿就穿不上了,这也增加了母亲的工作量,每年都要按照我的生长速度提前赶工,把这一冬的衣物织好。随着一团团毛线在她的巧手下逐渐变小,我就这样一年年长大成人。

如今,全家老小里里外外的衣物全都从商场或网上直接购买了。母亲年过花甲,视力也明显下降,每年织毛衣的任务早就停了下来,可是她对我的爱却一刻也没停止过,只不过换成了生活琐碎中的其他形式。

我的衣柜里还收着几件当年穿过的毛衣毛裤,有的已经变形褪色,然而每次整理衣柜时,指尖轻抚过往,却依旧温暖如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