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平静之中波澜尽显

——《明月梅花》读后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12-20 08:58

□甄学信

《明月梅花》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的一个短篇小说,我是在2023年《小说月报》(大字版)年选上读到的。

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平淡无奇,就如小河流水,清澈见底,静静流淌。随着情节的展开以及其他小溪的汇入,水势渐渐浩大起来,出现了暗流涌动,有了翻波涌浪之势,到结尾处终于翻起了波浪,使全篇一下子通透起来,意味凸显且余味无穷。

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也就是“说”的艺术。要把故事叙述好,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怎么才算好?要把故事叙述得曲折生动,波澜起伏,调动读者的兴趣,让读者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故事的叙述,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奶奶的用心和智慧凸显出来,掩卷沉思觉得是一气呵成,使一个平面镜变成了多棱镜,通透曲折丰富起来。

作品以回忆的口吻叙写了30年的经历。“如今明月已经五十岁了”“才突然明白,十二岁那年夏天发生的那件事”。梅花是二姨的宝贝女儿,每到假期就来到明月家帮忙。家里人人都夸奖她,但明月不喜欢她。有一天,明月被姐姐明霞接回家,路上告诉她梅花死了。二姨再来她家时,抱明月抱得很紧,来杨庄更勤了。二姨从不空手来,奶奶也不让她空手回,不欠她的人情。一个星期天,二姨又来了,进门朝奶奶跪下。后来二姨说媒,把明霞嫁到二姨那个村子。明月50岁的时候明霞才告诉她,二姨当年想把她要走去当闺女,明月还不相信。明霞告诉她奶奶舍不得,把自己给了二姨,但没真给,只给了二姨一个说法。奶奶还说,日子苦是苦些,不离爹娘本家就是好日子。

这篇小说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总有着一股子后劲,让读者有荡气回肠之感,读后不禁感慨万千。从文中可以看出,奶奶是很有智慧很有心机的一个人,处理棘手问题游刃有余,不露声色,很有分寸,很有技巧,结果比较圆满。她准确洞察二姨的良苦用心,对她处处设防,时时躲闪,保持自己的定力,不欠她的人情,不入她的局。奶奶坚守底线,在二姨讨要明月时,把本该出嫁的明霞给了她,随即嫁到了她的村里。这样,奶奶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既安慰了二姨那颗孤苦的心,又把自己的孙女明月留在了家里。俗话说十指连心,在奶奶看来,虽然孩子不少,每一个都是心头肉,都舍不得送给别人。

二姨的失女之痛、讨要明月的急切心情和迫切愿望在前边叙事过程中已经若明若暗地表现出来,只是明月由于岁数还小不谙世事,当然关键时候有意让她避开,所以,她一直被蒙在鼓里,在复杂烦琐的人情世故面前表现得天真无邪,憨态可掬。这与奶奶和二姨之间的斗智斗勇表现出来的深谋远虑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在奶奶身上既体现出了对自己骨肉的亲情和热爱,也表现出她为人处世的精明和果断,通情达理,守住了自己的利益。

读过几篇乔叶的中短篇小说,感觉其叙事过程中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发展没有大起大落和节外生枝,总体上比较贴近现实,符合生活的逻辑,既自然合理,又时时处处暗藏玄机。作品主题不求高大上,所以就没有假大空,贴近现实,贴近人心,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时代色彩和地方特色。乔叶是河南人,学的是师范,最初是当小学老师,从业余写作到专业写作,从基层写作到高层写作,从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从河南出发,走到北京,走向全国。

第一次读她的小说是在《收获》杂志上,读《最慢的是活着》。那里面的奶奶写得很好,对孙女的刻薄和爱交织在一起。当然爱是核心,刻薄只是表象。后来又在《小说选刊》上读了她的《黄金时间》,在《新华文摘》上读了她的《给母亲洗澡》。

乔叶的小说很接地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语言明快利索,很阳光,很清爽,在情节构思方面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