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浅谈Rh血型系统

来源:作者:时间:2024-12-27 00:41

□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检验科 武智强

上世纪80年代,国际输血协会(ISBT)对人红细胞血型分类、命名及记录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化。截止到2024年2月,ISBT确定下45个血型系统,其中包含362种红细胞抗原(2023年11月),血型系统的命名就是基于这些红细胞表面抗原来实施的。

一、血型系统

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两个血型系统分别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分别决定我们的ABO血型以及Rh血型。关于ABO血型系统,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这里主要跟大家普及一下Rh血型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Rh血型的发现和命名

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他们在用恒河猴红细胞免疫家兔时,发现产生的抗体不但可以与恒河猴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还可以与85%人的红细胞凝集,从而以恒河猴Rhesus的前两个字母命名,将与之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凝集者为Rh阴性。

三、Rh血型系统

ISBT已确定Rh血型系统中共有56个血型抗原,是已发现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

Rh基因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由RhD和RhCE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构成,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和Ee抗原。因此DCcEe抗原可产生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表现型。我们习惯上把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表达D抗原)的血型称之为RhD阳性,红细胞膜没有D抗原(不表达D抗原)的血型称之为RhD阴性。我们黄种人的D抗原表达率为99.7%,也就是RhD阳性者为99.7%,RhD阴性者仅有0.3%,所以,大家把RhD阴性者昵称为熊猫血型。

四、临床意义

在我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面,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必查项目,因为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Rh血型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且出现较早,在胎儿早期就已开始出现,到出生时已发育成熟。

根据同型血输注原则,RhD阳性血只能输给RhD阳性患者,如果RhD阳性血输给RhD阴性患者,根据免疫学原理,大约30%的RhD阴性人群体内会产生抗D抗体,当这部分人群再次输注RhD阳性血制品时,会发生严重的输血溶血不良反应。特别是育龄女性,当其怀孕胎儿是RhD阳性者,会发生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造成流产。我们国家输血制度规定,RhD阴性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原则是RhD阴性同型输注。

我们中华泱泱大国,虽然RhD阴性发生率只有0.3%,依靠我们国家完善的输血制度和保障机制,做到RhD阴性同型输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要感谢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做到心连心,血连血。

我们的台湾省,他们在急诊输血时,不考虑Rh血型系统检测,只要求ABO血型系统同型输注。个人认为,其一,地域狭小,紧急时很难做到RhD阴性同型输注。其二,基于临床急救需要,争取时间,生命权第一。优点是抢救迅速,顾虑少,缺点是输血后产生抗D抗体风险。

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借鉴经验,找到平衡点,特别是无生育需求的女性及年龄稍大的患者,在危及生命的紧急输血时,要抛弃RhD阴性同型输注原则,各个医疗机构,在制定自己的紧急输血预案时,必须兼顾到。

前几年,由于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一贯坚持RhD阴性同型输注原则,紧急输血,血源不足时,造成患者死亡案例,屡见不鲜,我们有血的教训,在此应该灵活掌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