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为了一个未了的心愿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02 10:04

续树伟亲属(左)向保定一中捐赠续树伟夫妇的遗物。

续树伟亲属在保定一中老校门前合影留念。

□苏少华

2024年10月1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保定一中迎来了几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这天早晨,天空刚刚飘过一阵温柔的细雨,湿润了街道,清洗了树木,大地一片清新舒畅。上午9点多,几位衣着朴素、身背小包的老年人早已到达保定一中校门口,正向校园内望着。

这一行7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是保定一中第一任校长续树伟的子女和亲属,相约从四面八方赶到保定。有的是从北京赶来,有的来自石家庄,有的刚刚从国外回来。

续校长的子女们均已退休,他们此行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相约一起到父母曾经工作过的保定一中,捐赠父母当时的一些工作生活照片、书籍、证件等遗物,赓续红色传统,丰富学校校史,鼓舞莘莘学子,以此告慰父母曾经心心念念的保定一中。他们的这个心愿已有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成。

保定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已有将近120年的历史,它的源头有两支,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保定府官立中学堂”,另一支则是1924年由人民教育家杨绳武先生创办的“保定同仁中学校”,后来沿革为兴亚中学、河北省立保定中学校、同仁中学、冀中保定第一中学、河北保定第一中学等。是新中国赋予了保定一中新的生命,而当时组建保定一中的第一任校长就是续树伟。

保定一中自清末民初诞生,在战火纷飞中走过,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长,在改革的春风下壮大。在保定教育的历史画卷中,保定一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定一中坚持严谨求实,全面发展,开拓创新,勤奋育人,迅速成为全市高中教育的佼佼者。1954年,保定一中被列为全国重点中学。

在保定一中图书馆二楼,一排排桌椅擦得干干净净,这里的图书琳琅满目,散发着浓浓的书香。西侧有学校荣誉展示墙,陈列着保定一中荣获的一块块奖牌和一个个奖杯,它们诠释着历年来保定一中师生开拓创新、永争第一的精神。

抗战时期,续树伟担任高阳县长,领导抗日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1月,正在冀中党校学习的续树伟被调任保定军管会学校接收委员会主任兼保定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续树伟是高阳县人,他在个人回忆录《萍踪缩影》中记述:“1933年秋天,我考入保定河北第六中学(保定一中前身),初中学习一直能获得奖学金,各门功课平均90分以上,三年间只有一个学期,屈居第二。那时候班里排座位,不按大小个儿,谁的成绩最好,谁就在第一排坐正中间。”

续树伟担任保定一中校长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新的保定一中,把许多中学因打仗离开的师生找回来,复校上课。保定那时还是省会所在地,学校很多,有保定师范、保定中学、保定女中、私立同仁中学、私立景仁中学、私立四存中学、私立青训班等,还有石家庄解放时来到保定的石门联中等。由于战乱,许多师生四处逃难,教育事业百废待兴,能够把许多学校的师生组织到一起并不容易。

续树伟到校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和骨干教师逐步发展成团员或党员。后来,为响应国家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学校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组织开展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参军活动。据续树伟回忆,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几乎都报了名,最后经过体检、政审有100多名学生参军,人数居河北省各学校之首。

在图书馆二楼接待室北侧电子屏幕上,“新中国成立后保定一中第一任校长续树伟亲属向母校捐赠遗物仪式”三行大字非常醒目,保定市教育局、保定一中有关领导和学校相关老师与续树伟的亲属一起参加了捐赠仪式。

他们捐赠的遗物都与保定一中息息相关,十分珍贵。它们分别是:10张续树伟夫妇在一中工作生活和有关一中学生的照片——有的是续树伟和妻子张瑞的单人照,有的是保定一中毕业生的参军照,有的是保定一中毕业生看望续校长时的合影;4本续树伟读过并签名或盖有“续”字印章、用牛皮纸包着书皮的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稼轩词选》《中国共产党章程》《冀中军区小词典》等;一本张瑞在保定一中工作时的工会会员证。这些照片和书籍已有70多年的历史,历经岁月的侵蚀,有的已经泛黄,都用塑料布包裹着。

这些遗物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的叙说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有的涉及英雄烈士,关乎个人生死,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特别是听续树伟的二儿子续铁标讲述父亲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次安排战友或烈士的子女免费上学的故事,令在场的人几度热泪盈眶。我们钦佩续校长的亲属们传承家族血脉精神、无私奉献先辈遗物的情怀和品德。

由于家境尚好,续树伟在青少年时期是那个时代极少受过完整学校教育的人。他上过私塾、高小和初中,后来又考入北平市立师范学校,始终保持着爱读书的习惯。即使在艰苦而紧张的战争岁月里,他仍挤时间读书学习。这次捐献的遗物中有一本《稼轩词选》,不仅有续树伟的亲笔签名,还盖有他喜欢的两个印章,一个是“百花齐放”,一个是“百家争鸣”。据续铁标讲,晚年父亲年纪大了因病住院,还坚持每天抄写他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等等,回忆他在抗战时期那些烽火连天的难忘岁月以及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走在保定一中校园内,不仅能看到历经风霜雪雨依然傲视苍穹的银杏、刺槐、苦楝等百年古树,还能看到遍植校园的丁香树。丁香花是一中的校花,春夏时节盛开,五彩缤纷,香满校园,因此也就有了著名作家冰心写给一中前身同仁中学校刊《仁声》序言里的丁香花:“我没到过同仁学校,我想象的同仁是个大花园,开满了丁香花;园丁呢,说来很荣幸,大半是我的同学们。一进校门,就觉得五色缤纷,应接不暇……”

捐赠活动结束后,天空又飘下了阵阵细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以此寄托对续树伟校长的无限思念以及对他亲属的由衷谢意。我们陪同续树伟校长的亲属冒雨参观了保定一中两个百年标志性古建筑:原同仁中学北校门和一中校史馆所在地“北楼”。

在北校门口,黄绿相间的爬山虎叶子已经爬满了整个门顶上部和两侧,古老而斑驳的青砖在叶子的掩映下越发呈现出历史的沧桑,大门上方“河北保定第一中学”几个黑色大字依然清晰可见,续树伟校长亲属一行来到这里参观留影。我们注目这座老校门,回想百年来的保定一中,曾经有多少莘莘学子、爱国青年从这里出出进进、求知探索,毕业后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中的百年“北楼”,如今的校史馆,它承载着保定一中风雨兼程、百折不挠的前行足迹,镌刻着弦歌代代、桃李花开的辉煌历史。这是一幢二层欧式小楼,青砖灰瓦,小窗明亮,古树环抱,尽显历史沧桑。当年的续校长是否曾在这里办公、谋划学校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是否为了一中发展建设寝食难安、苦苦思索?续校长的亲属们在此楼门口也驻足观瞻,回想他们夫妇在这里创业伊始、执着前行的身影。

在校史馆一楼第一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中的历史沿革和历任校长,第一任校长照片就是续树伟。这是校史馆内唯一一张续校长戴着帽子和眼镜的侧脸照片,有点模糊不清。亲属们在续校长的照片前深情注目,追思过往,一边认真倾听校史馆老师的讲解,一边用手机录像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这也是他们多年来第一次在保定一中看见续树伟的影像。

之所以有这次捐赠活动,还要特别感谢一位热心人,他就是省人大常委会原一级巡视员祝晓光。2022年他来到保定一中参观校史馆时注意到这张模糊的续校长的照片,当下了解情况并联系到了续校长的二儿子,最终促成这次捐赠。

这次捐赠活动虽然时间不长,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遗物给保定一中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