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小院课堂”,别样年味儿

来源:作者:时间:2025-01-17 08:27

□保定日报记者 姚 琳

腊月里,来到曲阳县灵山镇岗北村,制瓷工坊里大伙儿忙碌着。不为过年,而是忙着传艺儿、学艺儿。

岗北村位于定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附近,数百年,村民以瓷为生、以瓷为业,村里有制瓷工坊70多家,以户为单位、小院为载体。全村,每家都有懂瓷、制瓷的人,有的家里五代人做瓷。

制瓷是个手艺活儿,从揉泥、拉坯、修坯、刻花、施釉到烧制,每个步骤都需要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岗北村人的制瓷手艺除了代代相传,如今还有面面相授。

“就是制瓷师傅在工坊或工作室里‘开课’,本村或外村人过来学艺,我们称它‘小院课堂’。”岗北村村委会副主任庞来好介绍,起初来“上课”的都是当村的,后来外村人多起来。授课老师也逐渐从制瓷师傅拓展到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和美术大师等。

“下刀不要急,想好起刀点和落刀处。”永克定瓷坊里,23岁的王祖行正在练习刻花。一旁,38岁的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永克定瓷坊艺术总监庞晓江耐心指点。

“小行刚来一个月,邻村的,有画画基础。读完大专,来到我这儿‘学艺’。”庞晓江介绍,现在,很多外出读书的人选择了回来。他们年轻,脑子灵,来到工坊,边学边干,在师傅们的精心帮带下,自身特长很快得到发挥和提升。

除了像王祖行这样边打工边学艺的,永克定瓷坊还不定期组织技艺培训班,邀请当地学生前来学习体验。“小小泥坯,在工匠师傅的手里玩‘活’了,会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曲阳县北镇中学校长魏充亮说,孩子们挽起衣袖,动手制作瓷坯,在学习和创作中,不仅能感受到乐趣,还对定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理解和认识。

受益于“小院课堂”的不只年轻人和孩子。在葛旺陶瓷工作室,50岁的葛建辉正在拉坯。他家五代人制瓷,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已经干这行30多年。

聊起制瓷手艺,葛建辉说,小时候是老辈儿人教,长大了跟着师傅学,现在则通过“小院课堂”培训提升。“以前制瓷凭经验,现在靠创新。这‘创新’哪儿来?就得多学习。多跟技艺高超的人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培训,他家工作室制作的茶具款式不断创新,增加了十多种。

这几天,庞雷定瓷工作室的女主人王丹累得不轻。白天要制瓷、理货、出货,晚上还要“直播”。她做“直播”不卖货,是边干边讲,讲定瓷历史、讲文化发展、讲制瓷工艺,妥妥地把“小院课堂”搬到了网上。“‘听课’的都是制瓷或喜欢瓷的人,全国各地都有,还有外国友人。”王丹说,通过“直播”交了朋友,也赢得了“客户”。

年近了,岗北村,因为“小院课堂”的热闹,多了一道别样年味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