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1-22 13:06
保定晚报讯(记者王威)临近蛇年春节消费旺季,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营销活动,以此激活消费活力,让节日消费市场“暖起来”。
民生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产品“民易贷”在1月27日前申请可享受最低2.76%的优惠利率,线上申请的最高额度为30万元。
北京银行推出的“京e贷”产品目前提供最低年化利率2.76%,最高可申请额度为1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该优惠活动将持续至1月31日,相较于去年11月最低为2.98%的年化利率,此次利率水平有所下调。
不过,相较于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促销手段,国有大行推出的消费贷利率普遍在3%以上。例如,中国银行的“中银e贷”提供最高20万元的贷款额度,最低年化利率为3.4%。建设银行的“快贷”年化利率从3.45%起,最高额度为20万元。交通银行的“惠民贷”年化利率则在3.2%至3.6%之间。
此外,许多低利率消费贷产品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只针对部分优质客户。例如,农业银行的“网捷贷”主要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学校、医院、银行、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员工,以及有房贷、公积金、社保、代发工资的客户等;而中国银行的“中银e贷”则主要面向拥有稳定房产或收入的客户群体。
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可能会鼓励消费者借贷消费,从而刺激消费需求。但贷款利率的下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以避免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降低消费贷利率的同时,银行应当加强信贷审批流程,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在业务经营方面增加多元化收入来源,比如非利息收入等。
在各家银行发力消费贷推广时,不少贷款中介也在市场上变得活跃,以“提高额度”“优惠利率”等名义吸引消费者贷款。
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切勿上当。去年12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不法贷款中介,打着“债务重组”和“债务优化”的旗号,诱导消费者进行“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
提示称,应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充分认识违规“倒贷”的风险和危害,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